与其他金融领域不同,PE很多时候是“勇敢者的游戏”,因为它面对的企业和项目可供参考信息并不多,有些时候甚至无先例可循,意味着投资前景大多要靠投资者自行判断,风险相较单纯买卖股票自然大得多。当然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一旦成为“伯乐”选对项目,回报空间相对二级市场投资也会大很多,今天的主角华兴资本便是如此。
(资料图)
在创始人包凡的带领之下,公司自从2005年开始便专注于新经济企业的一级市场投资,曾经参与过京东的IPO,也促成了滴滴与快的、58同城与赶集网、美团与大众点评等公司的合并,华兴资本自己也于2018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但问题是,这样一位被市场称为“资本红娘”,“并购之王”的投资圈人士,却在几乎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失联了。
失联原因?暂时未知
根据华兴资本2月16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暂时无法与包凡取得联系,董事会并不知悉任何资料显示包凡失联与公司的业务及运作有关,但目前公司运作正常,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的两名执行董事谢屹璟及王力行及其他公司管理层)将继续负责集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简单来说,华兴资本自己都不知道包凡失联的真正原因,目前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作是由其他高管暂代的。
(来源:港交所披露易)
失联早有风声?
事实上,按照媒体在报道时的说法,包凡此次失联之前,华兴方面已经有异常的征兆出现。
《科创板日报》在报道包凡失联时曾引用接近包凡的投资人士说法指出,包凡此次失联,或与华兴资本总裁兼华兴证券(香港)前董事长丛林于数月前被有关部门带走有关。根据该媒体报道时的说法,丛林于2020年7月加入华兴资本,主要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及管理,任华兴证券董事长至今约有两年多,但他在去年9月已从华兴资本离职。
不仅如此,华兴证券近期还曾发生高层人事调整。工商资料显示,华兴资本原董事长丛林及两位董事王徽、马宁退出,新进项威、陶坚、陈杨、辛欣、王成等五位董事,监事由董建瑾变为郑熠。此外,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崔强也已退出,新进人员为杨历扬。这些变动都发生在2月7日,也就是包凡失联被曝出的10天之前。
如果上述的消息和高层变动都属实,意味着包凡失联前是有风声的,但这还需要华兴资本正式回应的佐证。
(来源:企查查)
自家券商卖股?
当然,不论包凡究竟为何失联,公司失去主心骨本就是重要利空,股价自然会受到影响。截至2月17日收盘,华兴资本报每股7.18港元,大跌28.2%,2023年初以来的涨幅由此被全部抹去。除此以外,公司盘中还曾经跌至每股5港元,跌幅50%,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最低价。
就在2月17日的大跌之前,有人似乎察觉到了“风声”,并且着手离场了。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月16日收盘,华兴证券在最近的60个交易日内共卖出了超过2200万股华兴资本,这些股份几乎全被汇丰银行接下。按照期间的成交均价计算,单是华兴证券一个席位的套现金额就超过2亿港元。不过,目前尚无法确定上述2200余万股减持是否单一股东所为。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按经纪商口径计算,华兴证券目前是持有华兴资本最多的单一经纪商,持股比例接近47%。不仅如此,它还是华兴资本旗下的子公司。
虽然从经纪商角度来说,客户买卖和持有什么股票完全是他们的自由,但像华兴证券这样大量持有母公司的股票,母公司实控人失踪前又大量卖出的情况,背后动机难免令人遐想,当然具体细节还有待分析。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踩高跷”的财务数据
从债务上来看,华兴资本近几年似乎一直在“踩高跷”——而且还是在钢丝上表演的。
在对华兴资本的资产负债表整理后可以发现,自从2018年上市以来,该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有三年都维持在96%以上,直到2021年才下降到70%附近,应付账款及票据的占比的变化也大致相当。这意味着,单就上市公司体系而言,流动负债对于华兴资本而言非常重要。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2018年金额单位为亿美元,其余年份为亿人民币)
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流动负债对于华兴资本而言,已经不止“重要”二字这么简单了。
同样是根据整理后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考虑汇率因素之后,2018~2021年,华兴资本扣除所有流动负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每年都有亏空,2020年更超过40亿元,直到2021年才有所收窄。
作为参考,华兴资本同期的净利润未曾超过20亿元,意味着上述净利润连现金的亏空都不够弥补。
(上下两图均根据华兴资本的公开数据整理,其中2018年金额单位为亿美元,其余年份为亿人民币)
总结起来,包凡不仅造就了一大群知名的新经济公司,也把华兴资本推上了股市的舞台,这的确值得肯定,但过于依赖包凡对华兴资本也是把双刃剑,他的突然失踪,以及2月17日的股价大跌就是例证。
当然,考虑到华兴资本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的异常表现,以及子公司华兴证券大量抛售股票的动作,不排除包凡的失踪背后另有隐情,但一切还需以华兴资本的正式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