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兴业银行围绕“商行+投行”持续布局,全方位、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新经济部门,通过“技术流”审核体系和深入的行业研究,在服务新经济企业上具有“专业、高效、创新”三大核心竞争力,是同业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护城河,将有望在服务新经济企业的转型过程中获得量与价的共同提升,成为兴业银行优异业绩的新增长点,维持买入评级和银行板块首推组合。

简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兴业银行以“兴”动能服务新经济,实现金融与实体的合作共赢。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政策端不断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物医疗、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经济企业的定向支持,新经济企业自身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有强烈的融资需求,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多元化、匹配度高、专业性强的金融服务。兴业银行作为服务新经济企业的行业先行者,通过“商投联动”等方式为新经济企业赋能,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2023年,兴业银行将持续布局普惠、科创、能源、汽车、园区金融五大新经济赛道,擦亮“投资银行、绿色银行、财富银行”三张名片,实现科技、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新三角循环。

面对新经济企业规模小,资产轻,信用背书有限的风险特征,兴业银行首创“技术流”评价体系。新经济企业自身通常无抵押、无信用背书、无稳定现金流,银行业难以通过传统的“三张报表”判断流动性风险的方式为这类新经济企业提供信贷融资,针对这类情况,兴业银行创造性的推出“技术流”评价体系,把科创要素模型化、数量化作为信用指标考虑,从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专利密集度、科研团队实力等十五个维度考察新经济企业,使用打分卡模型量化评估,在客户准入、授信管理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投放政策。通过“技术流”方法提供抵押和担保,对新经济企业的评判更加客观有效,将原有的“个案个议”评审模式迭代为“系统评级、横向对比、高效审批”模式,相较于传统方法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服务更精准。审核模式的系统性规范,极大的提高了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最初“不愿贷不敢贷”到现在自动化的主动授信,客户体验和信贷投放力度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强,2022年,兴业银行通过“技术流”评审授信模式投放贷款规模超2000亿元,加强了兴业银行服务新经济,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能力。

服务新经济将为兴业银行提供长期可持续的业绩增长。兴业银行在“1234”战略体系的指导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的主要城市划定了13家重点区域分行,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巩固地产和基建投资为基本盘,重点关注支持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新经济产业。兴业银行重点区域分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新经济企业众多,市场空间巨大。2022年重点区域分行营收及净利润占全行的60%左右,且不良率仅0.68%,显著低于全行水平。以上海分行为例,上海分行通过重点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三个新经济领域,以“技术流”方法深度挖掘下沉客户,贷款余额增幅16.66%,居上海区域市场前列,其中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增幅分别高达30.95%、62.5%、28.35%;且在规模增长的情况下,贷款定价能力也在提升,新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利率提升12bps至4.32%,有力的支撑了息差。随着重点区域分行贯彻执行总行战略的路径越发成熟,体系化的经验可快速复制到全行,服务新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将为兴业银行提供长期可持续的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兴业银行在“1234”战略体系下,围绕“商行+投行”持续布局,以重点区域分行作为全面转型“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的发动机,巩固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基本盘的同时大力推动发展普惠、科创等五大新经济赛道,全方位、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新经济部门。我们认为,新经济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融资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巨大,兴业银行通过“技术流”审核体系和深入的行业研究,在服务新经济企业上形成“专业、高效、创新”三大核心竞争力,是同业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护城河,将有望在服务新经济企业的转型过程中获得量与价的共同提升,成为兴业银行优异业绩的新增长点。

我们预计兴业银行2023/2024营收同比增长4.8%/7.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3%/10.9%,当前股价对应0.53倍22年PB,0.49倍23年PB,维持买入评级和银行板块首推组合。

风险提示:(1)如果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响对公端企业经营和零售端客户消费,从而对信贷需求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资产规模扩张受限。(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从而对公司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


关键词: 兴业银行 信贷投放 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