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3日,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下称“抗原自测”)政策落地刷爆金融圈。

对于抗原自测的市场空间,券商众说纷纭,给出的市场区间为200亿-1000亿,市场空间差距大的原因在于“是否会放开国门”以及“政府集采后强制给重点人员使用”的分歧。

新冠抗原检测经历周五(3月11日)集体暴涨,周六日各大证券商纷纷开会,进行市场路演,寄望能够形成共识,以能在弱市行情中抱团取暖。

之前因海外抗原检测需求刺激,表现优秀的九安医疗(SZ:002432)、万孚生物(SZ:300482)、东方生物(SH:688298)、热景生物(SH:688068)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国内需求的加持下,本轮抗原自测概念股的爆发是重整旗鼓,还是短暂的回光返照?

我先上结论:

我认为基于抗原检测在国内作用不大以及目前呈现出的海外市场需求也没有市场当初想象那么乐观,抗原自测板块中的公司日后大概率是重蹈2021年英科、蓝帆等医疗股坠落的走势。

一、盛极一时

回顾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一直默默无闻的英科医疗、蓝帆医疗迎来世纪风口。

以武汉封城日(2020年1月23日)为起点,英科医疗从1月23日的8.20元/股狂翻23倍,最高达197.99元/股;同期,蓝帆医疗涨超1.7倍。

涨幅差异巨大,是因蓝帆医疗的长单占比极大,订单价格多为长协,享受不到产品价格暴涨的福利,相比之下,英科医疗短单暴增,订单价由疫情行情指引,因此市场偏向选择英科医疗。

虽然疫情延续至今,英科医疗及蓝帆医疗2021年业绩也比较亮眼,但是投资者对医疗手套行业的情绪早在2021年初就已退潮,因此英科医疗及蓝帆医疗股价从2021年1月至今仍持续下跌,目前的价位距离最高点已经腰斩再腰斩,赚大钱又如何?市场认为维持不了,所以只愿意给3X附近的动态PE。

在股市方面,抗原自测板块对股票市场来说并不陌生。

从产品应用看,抗原自测是居民通过自测快速判断是否感染新冠,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

市场资金早在2021年11月就挖掘出九安医疗(SZ:002432)、万孚生物(SZ:300482)、东方生物(SH:688298)、热景生物(SH:688068),短时间内的涨幅均有一倍以上。

第一轮股价上涨逻辑为: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出口欧美市场,业绩爆发。利润率高,利润率普遍超40%。

抗原自测概念股这一轮逻辑是国内抗原自测预期落地,国门放开预期加强,市场预计自测需求量随之增长。

我认为,目前国内抗原自测产品需求看似很大的市场规模,实则隐含比手套更高的不确定性,板块增长后继乏力,难以复制手套行情。

首先,国内外疫情防控政策存在巨大差异。

国内疫情防控依然坚持“不躺平”,有本土新增病例的市区需对指定人群进行核酸监测,全国多地人口流动仍需持有“24小时”、“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表面上看,国内的核酸检测需求要大于海外,但抗原自测结果在国内并不入网,意味做了自测后还需要指定地点做核酸检测,因此抗原自测的实际需求或将大打折扣,鸡肋属性十足。

此外,欧洲各国的政策具备参考意义。

欧美各国如今基本属于放开与半开放状态,政策未强制居民去做核酸检测,其中抗原自测产品销售情况在欧洲及美国出现分化。

欧洲国家普遍无强制监测要求,以自我检测、自费购买为主,部分公共活动和社会场所有强制要求。

最近的抗原自测行业路演有提及:“欧洲各渠道1月份采购的抗原自测产品至今还没有卖完,仍有不少货囤积在代理商手中”,也都讲明群众自掏腰包消费做自测的意愿不高。

美国是半强制政策,政府为抗原自测买单,医保为个人每月报销8次新冠自测,部分重点行业和高风险岗位有强制检测要求,因此美国对抗原自测产品的采购量大,消耗相对快于欧洲。

美国的措施与国内相仿,因此国内的抗原自测的利润大概率来自政府集采。

由此可见,如果政府或者企业不买单,居民自己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测试的需求量确定性不高,也就直接影响抗原自测企业的营业收入。

其次,市场需求尚不明确,利润空间想象受限。

3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批准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因源、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的新冠抗原产品自测五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之后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获批上市的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已经从5款升至12款,在市场需求不明朗的情况下,供应商数量激增,易出现“僧多粥小”的市场乱象,最终产品利润率被挤压。

抗原自测虽有TOC属性,零售渠道商亦可采购,而医疗手套属TOB产品,依据市场惯例,资本市场给C端产品公司的估值会略高于B端。

但是,国内抗原自测C端的需求不可过于乐观,因为目前国内抗原自测结果只被视为是核酸检测的辅助和补充,不具备联网条件,即其结果目前不被官方承认,仅限于自我监测。

由此可推测,国内抗原自测的生意大头是来自政府采购,TOG的利润空间想象并不大。

3月16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鲁晋联盟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专项采集结果,价格最低降到了7.8元/人份,平均降幅72%,意味相关抗原自测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高利润率的逻辑在国内并不适用。

最后,潜伏资金入场,上涨后继乏力。

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抗原应用方案(试行),从板块资金面看,不排除2月25日前后的资金流入就开始预期国内对抗原自测事件的落地,再持续涨就需要市场合力。

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板块上涨后继乏力,抗原自测第二轮涨幅可能远不及第一轮。

二、海外需求及价格双杀概率大

欧美市场抗原自测市场成熟且竞争激烈。对于布局侧重于欧洲、美国的抗原自测企业而言,2022年-2023年海外收入及利润率将出现存在分化,主要体现在竞争格局恶化,检测产品价格回落。

其中出口至美国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九安医疗以及东方生物,出口至欧洲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万孚生物、热景生物。

除了上文提及欧洲(不强制检测,民众自费)与美国(医保报销,每月强制次数)在对待抗原自测态度存在区别外,在批准抗原自测企业的数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华西证券指出:目前欧盟CE认证的中国抗原检测产品共有95家企业,结合“目前欧洲1月份采购的抗原自测产品仍有不少库存”的情况,得出的答案是欧洲的抗原自测产品供过于求。

而美国市场FDA对抗原自测产品审批相对欧盟比较严格,总共仅有13家企业获批,其中国内企业总共3家(九安医疗、艾康生物、东方生物)。

但基于万孚生物、安旭生物、热景生物也在FDA审评准备中,美国市场竞争格局也开始有恶化迹象。

2021年国内抗原试剂出口金额为714亿元。乐观的看,即使海外市场出口规模不萎缩,未来数年也将有不少国内抗原检测企业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

2021年11月-2022年2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每日检测数量从下降十分快,欧美各国不排除陆续无需强制做核酸检测。

其中加拿大于2022年2月28日开始全面放宽边境政策,完全接种的旅客抵达加拿大机场时不需要再做核酸检测。

日后若有其它国家效仿,那么因此未来数年海外市场出口金额大概率会持续下滑。

此外,国内自测产品出口到欧洲地区的价格约0.5-1.5美金/人份,美国、澳洲地区约1.5-2美金/人份(最高峰超2美金/人份)。

基于目前检测人数的回落以及出口海外的价格波动,国内抗原检测公司的出口收入增速大概率会放缓,高利润率也将受损。

三、结束语

处于风口的抗原检测板块前景看似很美丽,实则暗藏危机。

尤其是在国内在抗原自测政策例如集采价格、获批数量、是否强制检测等细节等尚未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市场对抗原自测板块的炒作有击鼓传花的味道。


关键词: 蓝帆医疗 万孚生物 九安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