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我利用阳光棚培育了蜜薯、西瓜红、商薯19等多个品种红薯苗,共计30多亩。”近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品欣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兼村科技特派员王品欣介绍,阳光棚育苗比露天培育的种苗提前10天到15天移栽大田,能为当地6000多亩红薯种植提供充足优质的秧苗。

在育苗基地,薯农和志愿者正忙着薅苗、打捆、外运、装车,有条不紊地采收红薯苗。薯农抢抓农时,源源不断将订单薯苗输送到种植田块。今年牛集镇将种植2万亩优质红薯。

“大家在薅取红薯苗时一定要挑拣健壮的,拔壮苗、留弱苗。”王品欣对薯农说。在他的指导下,合作社的“商薯19”红薯苗根粗苗旺,一季可薅取6茬,很受客户认可。

由于红薯适销对路,每年春季,牛集镇培育的优质高产红薯幼苗都会成为“抢手货”。

“我们的红薯苗在培育时就已经被预订了好几十单了。”牛集镇高红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高红说,他采用小拱棚的育苗方式,虽说比品欣合作社的薯苗晚几天,但同样能卖上好价钱。

目前,牛集镇很多村瞄向了红薯产业,“红薯村”纷纷涌现,形成2万多亩红薯规模种植,因此红薯秧苗的需求量随之加大。

红薯秧苗培育和栽培,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在家门口的合作社红薯种植基地薅薅草、育育苗、松松土,每天也能挣70多元钱。”年过六旬的村民赵玉真说。

“今年,全镇培育约300亩红薯苗,每亩可产红薯苗20万棵以上。”牛集镇农综站负责人梁金仓说,这些薯苗除供本镇农户栽种外,主要供给周边乡镇和外地客商,为当地农户带来了300多万元经济收入,同时带动2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牛集镇分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品欣等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镇已初步形成红薯育苗、规模种植、产品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工的红薯粉条远销合肥、上海、南京等城市,甜甜的红薯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武清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