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格力频上热搜,先是“董明珠的接班人”孟羽童离职,然后是闹乌龙的“董明珠超4亿股票被冻结”,而最近发布的2022年财报,更是让股民寒了心。近几年,在房地产不景气、家电行业规模下滑等背景下,“被空调绑架”的格力四面楚歌,董明珠通过直播带货变革渠道,孟羽童便是在此背景下凭借格力和董明珠的光环加持而被外界熟知,最近其离职也备受热议,而这些热议的背后则是——格力困局难解。
01
(资料图)
今年已经是格力直播带货的第三年,“第二个董明珠-孟羽童”大概就是董明珠意欲打造的直播IP,就如新东方的董宇辉一样。孟羽童是董明珠在2021年7月亲自参与一档职场综艺节目录制时“相中”的应届毕业生,其后入职格力成为董明珠秘书。董明珠多次在公开场合高调宣扬,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自己的接班人。
仅仅两年时间,孟羽童便匆匆“毕业”。也有人断言,她这是被董明珠“养废了”。
2020年,董明珠代表格力进行直播带货共计13场,直播总销售额达到476亿元。2021年,格力加速渠道变革,董明珠很少再出现在直播间,但直播带货仍在继续。董明珠主动用“第二个董明珠”等新闻给孟羽童赋能,带流量,把孟羽童的知名度、形象人设快速拉了起来。
但问题就在于,直播带货没那么简单,不是猛灌流量再上主播就行的。比如董宇辉在新东方大卖特卖,原因在于他的调性和新东方调性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但孟羽童的调性和格力没有那么契合,不是有了“第二个董明珠”这个光环就立马管用的。据媒体统计,从2021年11月孟羽童出现在公众视野到2022年5月共大半年的时间,她在直播间的带货成绩仅不到400万。
比起孟羽童离职,更值得关注的是格力的发展。在业内观点看来,无论是董明珠亲自参与综艺录制,还是后来力捧孟羽童,都是格力向网络化、年轻化转型之举,孟羽童离职一事,意味着格力的转型还是任重道远。
02
不管是网络化还是年轻化,格力这两大转型目前而言是不及预期了。孟羽童的离职,意味着格力再造“第二个董明珠”的计划失败,网络化的转型仍需继续找新的策略。
另一方面,家电行业目前实现高增长的多是新兴家电及小家电产品,这些品类的增长离不开年轻群体支持,这或许是格力迫切年轻化转型的原因。
长期以来,格力靠着空调这一大单品稳坐家电龙头,而格力目前的困局也是因过去30多年“被空调绑架”而成。当美的和海尔在小家电领域蓬勃发展扩张时,格力也在多元化发展,只是行业跨度有点大,格力做过机器人、手机、光伏、半导体、医疗健康、新能源车等,但总体走得是不顺畅的。
而小家电方面,这几年,格力在生活电器领域相继推出了大松和晶弘两个品牌,其中大松主营小家电,晶弘主营冰箱。格力的产品线也就因此覆盖了厨房三件套、电饭煲、冰洗、净化器、净水机、风扇、茶壶、蒸烤机、洗碗机等除电视机以外的所有生活家电。
经过多年的业务多元化,从收入构成看可以知道,格力在生活电器业务上突破却不大。格力至今仍有70%左右的收入来自于空调业务,生活电器业务依然无法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端,高度依赖单一业务,将增加格力的经营风险。
03
格力的困境还不止于此。2023 年,格力可真的碰到了天花板。
4月28日晚间,格力发布年报显示,2022年营收1902亿,同比增长0.26%。上市公司营收的不如意,总会第一时间反应到其股价上。财报发布后,格力股票接近跌停,综合最近半个多月,格力电器股价已经跌超20%,市值蒸发了500多亿。
对比竞品营收来看,格力核心的空调业务优势也有所消退。根据财报,2022 年,格力空调业务收入为 1348.59 亿元、同比增长 2.39%,在营收中占比 71.36%;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收入为 1506.35 亿元,同比增长 6.17%,在营收中占比 43.8%。
2018年的时候,董明珠提出了格力五年后营收突破6000亿的销售目标,当时的五年后正好是今年,2023年。
距离6000亿的销售目标有点太遥远了。虽说看数字不能机械的看,但格力面临的产品多元化转型不及预期(年轻化)、销售渠道转型困境(网络化)多重困局,如若不能突破,不能给市场带来超预期的变化,那么,格力也将会逐渐变得平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