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近年来,武清区紧抓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头阵作用愈发凸显。累计引进项目6180个,引资到位1400亿元,其中,“1+4”项目1939个、超亿元项目163个、500强优势项目24个、北京项目2276个,一批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整建制落户。
产业发展方面,武清区以生物医药和智能科技双高引领,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五大新兴支柱产业和地毯、自行车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质量齐升;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异军突起,引进行业企业160家,动力、控制、信号等产业链全覆盖。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新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个,实施产业转化项目200个,打造产业创新平台30余个,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到40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不断攀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占全市1/10。
同时,武清区狠抓区域承载力建设,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满足不断增长的“双城”通勤需求,“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项目启动,并成功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和《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该铁路计划采取“轨道建制、公交出行”方式,设计时速最高可达到200公里。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执行阶段,力争年内开工。
人才发展方面,武清区出台了《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设立了总规模不少于10亿元的人才引导基金,全区累计引进海河英才5.8万人,10年新增人口超过20万,近5年集中爆发式增长15.4万人。
武清区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后与通州、廊坊等地区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明确了定期会商、协同治污、联合执法、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等具体举措,京津冀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现。
“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三地对口部门已经累计签署合作协议90项。国家级“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武清区4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项目36项。15所学校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开展教育共同体、联盟校等交流活动。5所养老机构、1059张床位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试点。建立了“通武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三地检验检测结果实现互认。此外,人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均取得了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