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8月28日电(记者王民)湖水清澈,花木环绕,鱼儿戏水,飞鸟翔集……这是河北黄骅港煤炭港区的一幅生态美景。位于渤海湾穹顶处的黄骅港煤炭港区通过收储压舱水、净化煤污水、承接“天上水”,生产用淡水超九成自给自足,“苦海沿边”的能源大港实现降本增“绿”。

这是黄骅港煤炭港区堆场喷枪洒水系统。(受访者供图)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每年超2亿吨煤炭在黄骅港下水。煤炭运输需要大量淡水清洁抑尘,而黄骅港所处渤海湾盐碱之地淡水资源匮乏。黄骅港煤炭港区将原有垃圾场、空闲荒地改造成“两湖三湿地”,用于过滤、储存压舱水、净化煤污水和雨水,并将这些水逐步回用到生产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


(资料图)

这是黄骅港煤炭港区的堆料机臂架洒水系统,可为煤堆补水抑尘。(受访者供图)

南方的货轮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来港货船大多携带大量淡水用于压舱,船舶到港后需排空压舱水后才能作业。以前,这些淡水直排入海,不仅浪费水资源,其富含物还对海洋环境造成一些污染。

这是黄骅港煤炭港区的储水湿地。(受访者供图)

同样,每年雨季,尤其是大雨暴雨过后,大量雨水囤积在港区内,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港区积水或雨水入海。黄骅港将这些水全部收集起来,既丰富了港区淡水资源又解决了污染海水问题。

这是黄骅港煤炭港区的储水湿地。(受访者供图)

黄骅港煤炭港区运营方、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保障中心经理怀全介绍,部分货轮出水口经过改造后,将压舱水输入管道、流进淡水湖,每年可回收淡水110万立方米至150万立方米,成为“莲园”“和园”湖水的主要来源。到了雨季,地表形成的径流可通过泵站排入湿地,每年可承接40万立方米雨水。

早些年,洗刷运煤皮带、洒水除尘、雨水冲刷形成的煤污水四溢。近年来,黄骅港煤炭港区将煤污水引入3个污水处理厂,一年可处理205万立方米,其余的排入3片湿地沉淀。去年,湿地沉淀的煤泥制成煤饼1400吨,创收900多万元。

这是黄骅港煤炭港区“两湖三湿地”中的和园湖。(受访者供图)

为了用好“三水”,黄骅港煤炭港区开发了一套绿色生态管控平台系统,通过港区各处的监测设备收集各水体系运行和生产用水情况,根据不同用水需求,合理调配水源,精准用于生产,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储存、运用。“港区内‘两湖三湿地’相互联通,可实现逐级沉淀、平衡存水、循环用水,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怀全介绍说。

据介绍,黄骅港煤炭港区每年生产用淡水370多万立方米,通过收储压舱水、净化煤污水、承接“天上水”,可获淡水约350万立方米,仅有少量水源外购,年节约用水成本1900多万元。港区“两湖三湿地”营造了绿色生态景观,这里成为国内首家AAA级煤炭港口工业旅游景区,荣获了“中华环境优秀奖”“5星级绿色港口”等荣誉。

关键词: 淡水资源 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