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当地本土疫情截至4月19日死亡病例已达17例,其中15人都未接种过新冠疫苗。值得注意的是,17例病例中的14例都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均有严重基础性疾病。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60岁以上人群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新冠疫苗优先接种人群。慢性病老年人在疾病稳定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本身并不会增加原有疾病的额外风险和不良反应。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后,对于感染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
“偶合症”的发生不是疫苗接种引起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病毒持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优先接种人群,但仍有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存在担忧。
“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如果不接种疫苗或不全程接种疫苗,发生重症和死亡的情况将更严重。”中国疾控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正在持续进行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老年人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甚至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提示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非常低。
一些慢性病老年人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会出现偶合症。“这指的是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只是在发生的时间上有重合,但实际上偶合症的发生与接种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专家强调,采取延缓接种的措施可以避免一些偶合症的发生,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一定要在疾病的稳定期,待症状消失或渡过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后,再考虑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如果自己拿不准,要及时咨询医生。
此外,针对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人可能会存在经常的反复,但专家表示,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一旦感染,往往很容易成为新冠肺炎重症的人群,只要不是出现身体状态特别不稳定的情况,是可以接种疫苗的。
不属于延缓接种对象范围者均可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表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只要没有禁忌,不属于延缓接种对象范围,即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能接种或不能马上接种者主要存在几种情况,如对新冠疫苗成分过敏者,既往接种疫苗后发生过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者,或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以及正在发热,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等。
与此同时,专家表明,接种加强针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既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也并没有出现额外风险或不良反应增加的情况。
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中,保持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重症人数增多将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目前来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是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最好措施。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强调,接种疫苗的潜在罕见风险,与接种疫苗对老年人的有效保护以及减轻社会医疗服务系统压力的收益相比,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更需要主动寻求疫苗的保护。
专家建议,接种后,老年人应保持生活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个别受种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疼、全身酸疼等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置。如果受种者感觉到较重不适、持续时间较长,要尽快联系接种单位或医生,需要时及时就医。
专家呼吁老年人要尽快接种疫苗
当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指导各地积极稳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从中央到省市,各地专家均在反复呼吁倡导老年人接种疫苗。据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4月1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已达2亿2552.1万,完成全程接种2亿1393.8万,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5.41%和81.03%,加强免疫接种已完成1亿5487.4万人。
中国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发布会上强调,疫苗接种是新冠防控的基础性工作。
“未来新冠病毒变异及疫情发展方向非常复杂,既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传染性和致病性都增强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提醒,在未来的新冠防控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对于老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近期,各地老年人接种率也在逐步提高。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4月19日,广州市已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382.2万剂,全程接种1971.6万人,其中1340.9万人完成加强免疫,并且已有超过八成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完成接种。她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加强接种,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要尽快接种,共同筑牢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