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城乡变革提供了新的“数字力量”,在助力勤劳致富、服务乡村发展、便利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助力勤劳致富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齐镇上庙村的屈喜花是个有志气的农村妇女,她10来岁就担起了家庭重任,照料起年迈的养父和智力残疾的伯父。尽管生活艰辛,但她不服输,一直干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
“我相信,只要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一双勤劳的双手,日子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屈喜花说,自家脱贫离不开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和益农信息社的帮助。
她口中的益农信息社,是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农圈与企业微信合力建设的。陕西益农社将惠农政策、气象预警等信息实时转发到村民微信群,让村民第一时间规避灾害损失,掌握合理布局种植、安排劳作的信息。今年“倒春寒”,陕西省上千个村的信息员第一时间将气温变化消息转发到数十万农民的微信上,大家防治及时,避免了重大损失。
为了减少当地农民种植猕猴桃缺乏长远规划、一哄而上的现象,打通供需信息关,陕西益农社用时3个月建设了7063个益农信息社,政府由此可以获得全面、珍贵的产业发展数据,实现了供需有效对接。
服务乡村发展
从前的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基础设施差,百姓收入低,430户(1520人)中就有贫困群众88户(330人),想创业也没有门路和平台。如今,赵家村早已顺利摘帽。
赵家村的穷根是如何拔掉的?2016年,恰逢清丰县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产业扶贫工程,濮阳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党建云平台,开启了“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智慧党建新模式。在这一平台上,大家可以献计献策、沟通信息、对接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等。
有了平台助力,赵家村成功孵化实体产业,搭建起食用菌基地。针对不同情况,村里汇聚民智民意,探索创新了“包棚创业”“菌包托管”“劳务承包”“互助救济”4种带贫模式,让村民参与产业发展。
如今,在赵家村食用菌基地,260余个白色塑料大棚排列整齐。走进一间大棚,村民卢利伟正麻利地搬运刚刚采摘的黑皮鸡枞菌,谈到年收入,她指着一辆黑色汽车说:“买它不成问题。”
便利社会治理
小到乱扔垃圾,大到老人走失……城市中,一些网格员在工作中面临点多、面大、事杂的问题,倍感压力。不过,有了企业微信政府版的助力,情况变得不同。
在湖北宜昌、湖南岳阳、广东广州白云区等地,社区治理引入了企业微信政务版。2020年,湖北宜昌将疫情期间建立的居民服务微信群迁移至企业微信,1.1万名网格员通过1.2万多个“企业微信+微信”互通群,连接服务100万居民,极大便利了工作。
今年以来,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为实现法官与案件当事人之间的更好沟通,吴江区人民法院在企业微信上建立“一案一群”工作机制,把案件当事人、律师、法官、书记员拉入“互通群”中,让立案后的多方交流、诉前调解等更加高效。此外,吴江法院还通过企业微信对法院执行工作现场直播,全面推进“阳光执行”。
对此,中央党校教授赵虎吉表示,这些改革举措和治理成效正是“数字力量”的体现,这种力量将成为发展、变革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