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新建规模化林场(以下简称林场)是全国3个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自2018年以来,保定市采取“流转土地、专业队造林”“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承包、政府奖补”等多种模式,广泛吸引企业、集体、个人和社会组织各方面资金投入林场建设,支持林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造林。截至目前,保定在林场已累计投入8.47亿元,造林123万亩。

林场建设范围涉及保定西部山区的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唐县和曲阳县5县,规划面积917.6万亩,工程区面积686.6万亩。林场工程区划分为水源涵养林区、生态景观林区和生态经济兼用林区三类功能区域。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的原则,林场建设坚持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改则改,着力培育森林生态系统,适当发展林果基地、种苗基地、林下经济,打造森林乡村、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形成了“三库、四河、八廊、五版块、多组团”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整体构建起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山地水源涵养区。

造林规模化。在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困难的深远山区,采取封造结合、乔灌结合,实施封山育林,推动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在石灰岩地区,高规格整地,栽植大苗木,水、电、路配套,规模化推进;在片麻岩地区,采取机整地、路上山、窖集水的治理模式,坚持多树种、多层次混交,大规模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千亩以上的规模造林示范区26个,打造了涞源石道沟、唐县唐岩山、曲阳齐村等一批万亩以上规模化林场示范区,有力提升了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生态承载力。

廊道景观化。采取“搭建一个平台(专业造林队伍平台),签订一个合同(造林绿化合同),制定一个标准(通道两侧绿化标准)”的方式,将途经山区的京昆、张石、荣乌、张涿、保阜、涞曲、曲港等高速公路两侧作为重点绿化区域,按照“宽厚度、多树种、大规格、高效益”的要求,兼顾生态、经济、景观效果,采用生态景观林和经济型防护林、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和绿叶树种等混交形式,打造标志性生态工程,山区绿美廊道林网逐步得到完善。

水林一体化。坚持“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依林涵水”的理念,以拒马河、瀑河、漕河、唐河四条水系和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安格庄水库绿化为重点,在河流两侧可视范围内及水库周边,大规模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浅山宜林荒山,推广“郝式造林法”,整地育苗造林,积极采用打井取水、挖坑蓄水、人工运水等抗旱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

生态产业化。在浅山丘陵地区,按照抓品质、上规模,抓示范、强管理,抓改造、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种、养、加、游立体经营,加强优质经济林基地建设。唐县、曲阳县、易县高标准发展“三优富士”苹果基地,曲阳县、唐县、涞源县、涞水县以万亩核桃基地建设为重点,在县城周边、城乡接合部,建设高效益新型经济林观光采摘园。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花卉苗木产业协会联合会,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板材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联合会,打造了易县酸枣园、绿泽农等一批现代林业产业园区,有效带动了山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 新型经营主体 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 山地水源涵养区 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 生态景观林区 生态经济兼用林区 郝式造林法 人工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