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在通往奥运冠军领奖台的赛道上,运动员还要先去一趟牙科诊室。冬奥会虽然已经落幕,但是运动热潮并未退去,大众对于新科奥运冠军们的研究更是不放过丝毫。领奖台上包括谷爱凌、苏翊鸣等众多运动员的“彩色牙套”被网友们发现后,成为热议焦点。武装到牙齿上的“秘密武器”究竟有何作用?普通人也能拥有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医学专家。
“牙套”护脑更帮助提高成绩
站上领奖台,露出灿烂的笑容时,眼尖的网友们发现冬奥健儿口中都藏着彩色的牙套。不同的牙套上,有运动员还画上了“奥运五环”的标记,一时间“彩色牙套”给大众带来好奇的同时,也成为了时尚人士的宠儿。
武装到牙齿,真的只是为了时尚而已?“它是一种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和直接对抗性运动时,能让人在缓冲颌面部和牙齿受到意外冲击时,降低牙齿、颌骨、唇、颊、舌等部位的损伤几率,并减轻伤害的严重程度。”运动牙套也称为“运动防护牙托”,省中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束为解释,如果没有戴它,滑雪运动员在高空落下,瞬间爆发的巨大冲击力下,上下两排牙齿会发生剧烈撞击。
原来运动的防护不单单是头盔、护膝、护腕,运动护齿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款“运动牙套”与临床上常见的矫正牙齿的牙套不同,束为告诉记者,当外界力量作用到面颊部与面下部时,口内佩戴的运动护齿可以吸收并重新分配力量,起到保护作用。有效的护齿器就像牙齿和下巴的防撞头盔,抗震作用不仅能够通过缓冲保护大脑,“运动员在咬住它时,还可增加全身肌肉力量,帮助他们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水平、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不过,牙套上缤纷的色彩则大多是运动员的个性选择。
普通人也可戴“运动牙套”
小小的“牙套”竟然成为谷爱凌、苏翊鸣赛场上的“金钟罩”,那么普通人也需要拥有同款吗?束为告诉记者,大众在很多运动中都需要进行“运动护齿”。
有研究表明,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占15.4%;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的50%。在临床门诊中,更是有不少孩子因为篮球、足球等运动,或者防护不当的骑车、轮滑而造成牙外伤。研究发现,在运动中不采取预防措施,则发生颌面部运动创伤的概率是使用保护装置的七倍。以足球运动为例,如果不使用口腔护具预防创伤,牙冠断裂和牙齿松动的发生率至少是采取预防措施的两倍。
束为介绍,“运动牙套”分为预成型式、口内咬合成型式、定制式,不同的运动项目,根据运动者的性别、体重以及运动项目的对抗程度等,定制运动护齿的厚度也不同。如果并非专业运动员,“运动护齿”的费用并不昂贵。但束为提醒,“运动护齿”不是一次定制终身使用的,需要定期检查与更换,对于使用频率高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者,需要更换的频次更多,“因为运动护齿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导致保护作用减低。如果是青少年使用的话,他们的口腔结构仍在不断生长变化,更需要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