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广东省作家协会团结广大作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改革开放等主题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平安批》《中国轨道号》《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等作品斩获多项文学大奖;“粤派批评”在全国独树一帜,先后推出《粤派评论丛书》38种、《广东文艺评论文选》《岭南文艺百家丛书》等书籍;广东还筹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助力湾区文学“扬帆出海”。

“岭南文化是有特色的,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改革创新的文化,广东的文化带有新的质量、新的品质、新的性质。”近日,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畅谈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广东文学发展。

广东文坛荣获多项文学大奖

南方日报:您对近5年来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成就,尤其是广东文坛的整体创作成就,有何评价和感受?

蒋述卓: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工作,步子迈得更大、投入更多了。广东的文学创作跟上时代,和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是一致的,总体趋势向上、向好。

一个文化强省要有一部文学通史。目前,我们正在进行5卷本200万字的《广东文学通史》编纂工作,这是广东前所未有的举措。

近年来,广东文坛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全省先后确定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70多个,目前陆续迎来收获期。其中,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获第四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19)年度金榜作品;胡永红小说《上学谣》、吴岩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

提倡作家深入两个合作区采风

南方日报:在人文湾区题材方面,广东文学有哪些突破?

蒋述卓:针对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等题材,省作协已经做了布置,收效斐然。比如作家曾平标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研讨会等一些推动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的机制、刊物相继成立、创办。当前,围绕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发展,我们正提倡作家深入两个合作区和南沙采风,创作报告文学。

广东应积极“借船出海”,发挥香港、澳门的“超级联系人”优势,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等平台,推动广东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得到广泛传播。

广东应打造网络文学产业链

南方日报:广东是网络文学大省,在文化产业上也成绩斐然。您对广东下一阶段推动文学与这两个领域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

蒋述卓:在广东,新时代文学作者超过20万人,注册网络作者超4万人,头部作家超150人;在直播电商、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等文化新业态领域,广东基本都位列前茅,部分领域甚至是全国第一。

在网络文学方面,广东是极其有成就的,但仍要学习其他省份的优秀经验,形成文学IP转化为电视、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的完备产业链。同时,还要注重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平台、持续性提供优惠政策。

建构“粤派批评”学术谱系

南方日报:您作为“粤派批评”的催生者、倡导者,能否谈谈近年来“粤派批评”的成果和下一步发展建议?

蒋述卓:2016年5月,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羊城晚报》共同举办“文学评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生成”学术研讨会议,会上提出了“粤派批评”的话题,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和推崇。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以及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和陈剑晖、张培忠共同主编了“粤派批评丛书”,目前已出版38种。

我们希望建构起一个“粤派批评”的学术谱系,近代以来的学术名家如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现当代的梁宗岱、黄药眠、萧殷、钟敬文以及黄修己、饶芃子、谢望新等,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关注当下的文学现象也是“粤派批评”的重点,省作协在2020年创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进一步为“粤派批评”助力。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全省推动建立文学评论基地,助力青年文学评论家成长。此外,还将组织下一批丛书12本的出版,未来“粤派批评”丛书将达到50种。

关键词: 近5年来 广东 文坛 文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