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条条宽阔的石板路,一间间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一片片整齐的小菜园,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田园式的美丽村寨。短短几年,这个小山村就从一个贫困村变为科技扶贫的“明星村”,蒿枝坝的巨变也为“直过民族”贫困村脱贫增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科技赋能,拉祜族山寨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澜沧县依托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组织实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安居房、农田水利等项目,全面推行“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模式,群众精神状态、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2021年末人均纯收入16139元,人均有粮590公斤。是澜沧县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生态移民新农村示范点,是澜沧直过民族“一步千年”的拉祜村寨典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澜沧县通过抓科技帮带,促进人才培养。在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竹塘乡常态化开展人才教育,大力培养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补齐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短板。

科技赋能,拉祜族山寨旧貌换新颜

培养“土专家”。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把田间地头变成课堂,由专家团队提供零门槛、零费用的教学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将农业生产技能传授给广大贫困群众,先后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茶叶、林木、畜禽养殖、电子商务等46个技能班,培训出2800余名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

锻造“新农人”。推行农业技术“线上培训+线下指导”新型培训模式,以“科技小院”为阵地,线上通过网络视频形式学习理论技术,线下由专家团队带领现场实训实操。依托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一支由7名优秀党员群众组成的农民小分队“走出去”,到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玉米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习、实训,锻造成为懂农业、有技术、接地气的“新农人”,通过激活科技基因“造血”干细胞,不断壮大技术人才“蓄水池”。

播撒“金种子”。按照“农技人员+党员+农户”的帮带模式,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技人才和党员干部,由1名农技人才帮带3名党员干部,1名党员干部帮带10户农户的“1+N”传帮带模式,造就一批懂种植、善管理的乡土人才,为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助力。

在院士团队的技术帮扶下,蒿枝坝这片广袤热土,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村组致富,成为全国科技帮扶的典范。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沈浩 通讯员 澜组轩

澜沧县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