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没有用文化的眼光来看待民间文化,这是最要害的一条。中国人的民族性情,不表现在颐和园和故宫上,而是深邃而鲜明地体现在春节的民俗之中。”
(相关资料图)
——冯骥才先生
一百年前民国的一位画师,将中国的传统民俗悉数画下来了,收录这些民俗传统的书籍,是一本叫《北京风俗图谱》的书,也是唯一一部以图谱的形式详细介绍北京风俗的书,直到1964年,日本出版机构平凡社委托中国文学专业出身的内田道夫撰写解说,1986年出版了此书的彩印本。
2015年,由东方出版社从平凡社和日本东北大学取得联合授权,邀请青木正儿的研究专家张小钢教授担任译者,耗时近四年时间,正式在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彩色版《北京风俗图谱》。张小钢教授曾发出感慨:“《北京风俗图谱》从1925 年青木博士策划到今年翻译成为中文,经过了将近一世纪的沧桑,终于在北京实现出版,颇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感觉。”但是我们更希望的是在本书的启发下,中国的民间文化和民间风俗的真正回归。
本次世界读书日,史家胡同博物馆联合东方出版社,共同推出《北京风俗图谱》分享试读行动,希望您在这座胡同深处的四合院里,拾起别样的北京风俗趣意!
参与要求
根据试读内容,抒写一定字数书评
试读地点
史家胡同博物馆后花园
⏰ 活动时间
2023年4月25-28日
09:30-16:30
免费参与
请至博物馆办公室登记领书
数量有限,先到先看
溯源
背后的故事
{ Sourceofinformation}
1925年,正在游学北京的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观察到,随着西学东渐之风日盛,中国很多古老有趣的风俗,正在慢慢消失,此前在日本,他便对中国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常常在研究室阅读《点石斋画报》,还在旧商店里淘到了十三卷本的《清俗纪闻》,作为汉学家的青木正儿广泛研究了中国的文学、戏曲、民俗和饮食文化,并和王国维、鲁迅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清俗纪闻》是中川氏请日本画师绘就的南方风俗,而青木正儿则有着更大胆的想法:直接请中国画师描绘北京风俗。
于是,他向资助自己游学的东北大学申请了经费,想要完成一本题为《中华风俗图谱》(后改名为《北京风俗图谱》)的图文结合的书籍。他将此书分为岁时、礼俗、宫室、服饰、器用、市井、娱乐等七个细目,开始物色画工绘制。
书中收录了青木正儿写给东北大学的书简
这里表达他要找人绘制图谱的愿望
1925-1926年,北京画师刘延年受青木正儿委托创作这些风俗画作品。刘延年生平已经很难查考,但从画作来看,他是一位技艺娴巧的画师,而其画风也正显示了清末民初绘画的主要潮流。他笔下的人物依稀还有着改琦、费丹旭等清代人物画家的影子;画面的场景感和世俗气息让人想起早其三十年的《点石斋画报》;而其色彩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描绘,又与杨柳青年画中表现民俗题材的作品极为相似。
然而,等画稿“阅两年而成”之后,青木正儿由于工作繁忙,图谱保存在日本东北大学的图书馆里。直到1964年,出版机构平凡社注意到此书,打算将其收录进“东洋文库”,并由中国文学专业出身的内田道夫撰写解说。由于成本原因,次年出版的《北京风俗图谱》仅仅是黑白缩印本。在此之后,此书一版再版。1986年,平凡社终于出版了此书的彩印本。
日本平凡社单色版及彩色版《北京风俗图谱》
呈现
别样的风俗
{ Especial value }
这部受到良好保存又极受重视的《北京风俗图谱》,终于在近百年后被引进回中国,并保持了原书的面貌。
《北京风俗图谱》总共分为八个章节,书中的注解部分由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内田道夫执笔。他不仅对中国的风俗了解颇深,还旁征博引了诸如《苦竹杂记》《鹤林玉露》《老残游记》《儿女英雄传》《燕京岁时记》《儒林外史》等中国经典,为这些风俗找到其历史文脉。除此之外,书中还出现了很多前代描绘的风俗对比图,如《中国民俗志》中的“接神仪式”、《诗赋盟传奇》里的“赏菊”、《牡丹亭还魂记》里的“化妆女性”和任伯年所绘的《玩鸟图轴》等,更加直观地呈现出这些风俗的继承和演变。
岁时第一”
收录了岁时的各项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等
“礼俗第二”
收录了嫁娶和丧葬的各项仪式,如送妆、上娇、挂孝、圆坟等
“居处第三”
收录了民居民宅的环境和建筑结构,如正厅、书斋、闺房等
“服饰第四”
收录了清末民初的穿着和打扮,如衣饰、帽子、发髻和鞋履等
“器用第五”
收录了家用的各种摆设,玩儿的玩具,如桌椅、彩灯、风筝等
“市井第六”
市井游荡时可看到的各种景象,如幌子,打更,小贩摆摊儿等
“游乐第七”
北京人各种玩乐的名场面,比如打麻雀、斗蛐蛐、打茶围等
“伎艺第八”
一些戏曲杂耍的内容,比如说书、傀儡戏、莲花落等
别样“夜店”
过去北京的“夜店”和今日“夜店”的概念不同,彼时的夜店是市民们晚饭后散步时驻足游览的地方。夜店相连,便形成夜市。众多的摊贩掌灯秉烛,卖的大都是折扇、镜子、手绢等日用品,价格比普通商店稍便宜一点。不过要小心的是,由于夜晚的灯光较暗,人们免不了会看走眼。
《北京风俗图谱》夜市摆摊儿小卖
追溯传统节日礼俗
《图谱》也详细地介绍到很多今已丢失的节日礼俗。比如,现在提到端午节,我们记得的只有吃粽子、赛龙舟、屈原,再知道多一点就是挂艾草。实际上,当时的讲究非常多。比如男子要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以避五毒,女子要将碎布做的小虎或葫芦、樱桃等悬于钗头,或者系到儿童的胸前。“彩丝系虎”一图里即显示了胸前配有小老虎的男童,而此种功能的小老虎,也曾出现在明人《春景货郎图》中货郎的货架上。
《北京风俗图谱》彩丝系虎(局部)
又比如,在讲到七夕乞巧节时,《图谱》提到了“丢针儿”乞巧的传统活动:妇女将水倒在碗里放在窗边,把针扔到水里。若针漂浮在水上,映在水底的影子像花一样散开,就证明此妇人是女红好手。
追溯传统服饰细节
除此之外,《图谱》还记述了清末民初人民的穿衣打扮。男性与女性、满人与汉人、朝服与便服、鞋履与帽子……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比如在讲到女子发式的时候,书中就提到圆头、架子头、两板头、鹊尾头、抓髻头、苏州撅、扇面头、平三套、双圆头、蒙古旗头、旗座等让人眼花缭乱的不同款式。而其描绘的穿套装、裹小脚的汉族女子,更是在老照片中得到了印证。
本活动支持:东方出版社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宣部、人民出版社直属的综合性全媒体出版集团,于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事企分离改制而组建的国有文化企业。集团下有东方出版社、东方电子音像出版社和《新华月报》《人物》《人民艺术家》《海外援助》4个期刊,以及多家全资、参股公司。一直致力于实施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全媒体等战略举措,在内容创新、多元跨界、国际布局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从传统出版向个性化、全媒体化的知识运营商转型。
东方出版社创建于1986年,2011年开始作为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主要出版品牌独立运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优秀人文社科和大众文化读物的出版。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的前提下,秉承“新思想、新知识、新生活、新文化”的出版理念,坚守“为思想寻找市场”的前瞻性,在人文社科、时政经管、文学艺术、生活少儿、教材教辅读物等方面全面布局,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和业界的高度认可,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出版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2013年建成后坚持文化展示厅、社区议事厅和居民会客厅的定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除可参观与胡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展览外,还兼具挖掘展示社区文化、开展各类普及教育活动的功能,已成为老北京、静胡同的探访体验地。自2017年起由街道与北京市规划院共同运营,成为老城保护与社区营造的实践基地。
参观指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
乘车路线: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 (A口出) ,向北400米,向东进入史家胡同,步行抵达。
胡同为自西向东单行车道,博物馆无停车位,建议公共交通出行。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
朝阳门街道位于东城区区境东南部,辖区面积1.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473人。辖9个社区:史家社区、内务社区、演乐社区、礼士社区、朝西社区、大方家社区、新鲜社区、竹竿社区、朝内头条社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