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刘晓生曾是陆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的一名教授。2012年,他和家人来到贵州省桐梓县避暑,偶然发现山区孩子英语发音较差,便办起免费英语辅导班。因上课地点在农家院坝,他被村民称为“坝坝老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村院坝传来英语声
8月下旬,半月谈记者来到桐梓县海校街道水井社区,在一户农家的院坝里见到正在上课的刘晓生。农户家一楼外墙上挂着一块写满单词音标的黑板。院坝里,10多名孩子端坐在小板凳上,练习拼读单词。
在一处院坝里,刘晓生给孩子们辅导英语 郑明鸿 摄
这是刘晓生今年第二次开课。此前不久,他刚结束在另一农家院坝里的课程。当其他村民找到他,希望他再给孩子上课时,他又欣然答应。
2012年,刘晓生和家人经朋友介绍,来到水井社区租下一处民房避暑。一天晚饭后,他到老乡家串门,正好碰见老乡家的孩子在学英语,便让孩子读一段英文给他听。“发音很不标准。”刘晓生回忆。
“发音不好,一开口别人就笑,但不开口怎么记单词、背课文?”听完孩子朗读,刘晓生深感担忧,便开始纠正和指导孩子的英语发音。这是他在村里教的第一位学生。
“大学退休教授免费辅导英语”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前来找刘晓生学英语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初,他在住处客厅的餐桌旁给孩子们上课,后来换到宽敞一些的走廊,但很快就又坐不下了。
一名村民见状,主动腾出自家打米房作“教室”。没有桌椅板凳和黑板,村民们便凑钱添置。就这样,刘晓生的免费英语辅导班粗具规模。后来,随着学生增多,一户村民让出自家院坝,给他作上课场所。
刘晓生介绍,每年有约40名孩子前来听课,今年夏天,前来听课的孩子一度超过60人。这些孩子涵盖了小学至高中各学段,他便分学段制定了教学方案。刘晓生上课时会讲很多英语以外的知识。他说,希望让孩子们看得更远一点。
11年间从未想过放弃
桐梓的夏天阴晴不定。去年有一天,刘晓生开始上课,但突然下起大雨,学生问他,要不要停课?考虑到有的学生家较远,且没带雨具,他拒绝了这个提议。那天,刘晓生让学生坐在屋檐下,自己撑着伞站在雨中,教他们拼读单词。
截至目前,刘晓生已免费为当地100余名孩子辅导过英语。经他辅导,不少孩子的英语成绩提高了,去到更广阔的天地。
现就读于江苏某高校的刘远闯曾因为发音差,刚进初中时,开口读英语都会被同学笑话,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2018年夏天,即将上高二的他和弟弟被父亲送到刘晓生的辅导班。刘远闯起初很抗拒,但第一次听刘晓生讲课后,他就改变了主意。
“刘爷爷发音很标准,讲课也很有意思。他记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对我们因材施教。我们的每个问题,他都耐心解答。”刘远闯说。
过去11年间,仅2020年受疫情影响,刘晓生没有给山区孩子辅导英语。他通常7月中旬开课,8月末结课,每周上六休一,每天早晚各两个小时。虽然累,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自己栽的小树苗,就希望帮它成长”。
1997年,刘晓生因腰椎间盘突出病退。半月谈记者采访时看到,尽管已年过七旬,但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站着讲课,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拼读单词。
刘晓生的辛苦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不少人曾提出过交点学费,但被他一口回绝。在刘晓生看来,无偿给山区孩子辅导英语是一种互相满足——他帮助山区孩子,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
半月谈记者:郑明鸿 /编辑: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