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介入治疗器械(TMV)研发难吗?难。难为什么要做?因为患者在等,行业在等。面对这一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如果团队过多地权衡利弊,那么这件事最后可能就无法成功。作为技术研发人员,我们必须相信趟过暗河,前方就是光明。”
爱与初心
(资料图)
时间拨回至2015年7月。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二尖瓣反流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声明,将国外已经趋于成熟的二尖瓣介入治疗作为推荐疗法应用于临床。
在此前后,美国的MitraClip、Edwards等公司研发的二尖瓣反流介入修复装置先后通过临床试验,陆续在当地上市,手术成功率高达93%以上。
同样是这一年,国内二尖瓣反流患者人数近960万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这个数字超过当年全球总患者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国内在市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器械数量为0。
不仅如此,960万患者之中,有条件、有能力接受MitraClip植入治疗的病患,案例存量不足三位数。而无条件的患者只能考虑药物与传统外科治疗,且出于手术风险原因,大量中、重度患者甚至放弃接受传统外科治疗,他们活在随时可能出现继发性心衰甚至是突然死亡的阴影之下。
但出现这一情况并非国内医疗技术无法实现,也并非中国医生没有实力,而是市场中缺乏能够真正解决临床痛点的创新器械。
“中国患者在等,行业在等。”
作为德晋医疗的总经理,张庭超深谙临床中创新解决方案缺失的痛处与患者艰难处境。
孤独的探索
选择拓开一片前人未曾踏足的蛮荒,必然经历孤独的跋涉。
2013年,国外同赛道的领跑者MitraClip在美国上市;次年,MitraClip亚太注册(MARS)研究纳入5个亚太地区共163例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病例。
当国外医疗器械挺进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时代,我国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2012~2014的4年时间中,国内成功完成的MitraClip植入手术,仅有上海3例与杭州10例。与逐年递增的患者人数、近半数的外科手术高危占比、重症患者年内57%的死亡率对比,作为“金标准”的外科手术总量让人充满无力感。
“仍有那么多中国患者在等待中忍受病痛,生命平等而无价,应当有人为他们做些什么。”
2015年,张庭超和德晋医疗团队站了出来,决定为原本“荒芜”的中国的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拓开一片土地。
张庭超回忆到,在最初决定做二尖瓣介入治疗器械的时候,团队成员曾对这一方向有过动摇,有过质疑。一方面,国外赛道参与者众多,多种技术方案在开发,但是却都还需更多临床证据证明技术方案的安全有效性和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该领域技术壁垒高耸,国内赛道放眼望去杳无人迹。
不过张庭超坚信,面对不确定,坚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德晋团队要勇于探索和突破。
在探索初期,德晋面对的技术问题也相当棘手。由于二尖瓣解剖结构复杂程度高(包括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等)、二尖瓣反流的病理和解剖也多种多样、同时二尖瓣还受到心房和心室功能和大小的影响等因素。使得二尖瓣介入治疗的设计需考虑大幅运动的瓣叶、复杂的腱索丛、瓣环的立体结构等因素,经股静脉路径的输送系统设计面临着最长和最弯路径的挑战,以及植入后的疲劳耐久性等都是设计的难点和严峻考验。
即便是在二尖瓣国际医疗领域“百家争鸣”的2014年,MitraClip、Edwards、Intrepid等一众医疗器械巨头纷纷斥资投入大规模临床研究,也难以进一步显著提升各类TMV的稳定性。
当时,国际上仅有Mitraclip缘对缘夹子、Carllion瓣环成型、Neochord人工腱索3款产品获得了CE批准。而FDA仅批准了Mitraclip的部分用途。直到2020年,MitraClip才经我国药监局批准在国内上市。
国外医疗器械研发进入瓶颈期,国内对于技术引入持审慎态度,但德晋医疗都将这些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土壤。正是这片土壤为“中国智造”应对二尖瓣介入技术高难挑战,暗中酝酿一股坚韧的力量。
“方向若是选偏了,回报可能就是数年的徒劳无功。但我自始至终都相信这个方向,我一直说,团队的人不要停留在利弊权衡之中,成不成功,做了才知道。”张庭超谈到。
汪洋与沙海
不过,二尖瓣介入治疗器械(TMV)就像一片浩瀚汪洋。一是海内外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方向及方案。二是二尖瓣解剖结构复杂,产品对于结构设计,以及操作的精准性、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三是可用于临床的解决方案尚未探明,从业者“脑洞大开”空间极大。如何才能从中寻找一条正确的路径?
为此,德晋医疗投入了大量资源与精力探寻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前期大量查阅文献,研究二尖瓣治疗的原理与效果。走访国内外心内科、心外科、超声科等各个科室,与临床医生共同探讨二尖瓣治疗的技术方向、技术原理,以及临床中所面临的二尖瓣治疗痛点等问题。
例如,那时中国的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保守的药物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比如器质性病变大部分是因为腱索断裂导致,却要开一个很大的手术为病人更换一根缝合线作为人工腱索,2014年中国二尖瓣病房内40%的患者是器质性病变;再比如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由于患者的性功能极差,不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等。那么选择哪种设计方案才能够在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手术操作影像环境下是可以实现的呢?
张庭超知道,作为技术研发者必须深入了解前沿技术、国际技术与形势变化、前沿技术所能为临床带来的效果等等,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定位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并把事情做正确。
无数个夜以继日,无数次查阅与走访,德晋医疗才敢最终锚定“人工腱索”这一方向,并开始真正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从0到1
2016年,德晋医疗经历了第一次打击,实验连续做了7、8次结果都不好。用张庭超的话说,那时的他们就如在沙海上行舟,艰难至极。
好在一次见面,改变了这种状态。张庭超找到其导师张兴栋院士,与之聊起了德晋医疗团队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张兴栋听后,反而笑了起来,并说了一句:“失败了七八次就灰心,你们还好意思啊?!想要创新,想要成功,哪有那么容易?”
后来,张兴栋才告诉张庭超,他在20年前就坚持诱导软骨再生技术研究,而早期这个研究方向却被许多人质疑。但也正是因为他当初坚持了自己选择的方向,才能在十余年后证明这一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成功的对立面并非失败,而是经验的沉淀与积累。在研发过程中遇到难题才是必然,作为研发者必须学会坦然接受这种必然。”张庭超说到。
于是在一封信中,他如此对团队写到:“对于创新研发,失败是家常便饭。如果不能接受失败,或者轻易被打败,是不适合研发的。我始终坚信,只有经历失败,才知道哪条路是不能走的,才能最终找到正确的路。而只要每一步都尽心尽力地走过,它们均将在最后积累成最宝贵财富,帮助你找到通往成功的方法和道路。”
最终,德晋医疗团队进军二尖瓣治疗领域4年间内,研发出了中国首个应用于临床的二尖瓣经心尖修复产品——MitralStitch®二尖瓣瓣膜修复系统,这是全球第一款既可以用于人工腱索修复,又可以用于缘对缘修复的产品,也是第一个可以完成两个二尖瓣修复主流术式的产品。
对于他而言,这是全球TMV的突破,是德晋医疗多年来研究方向正确性首次被证明,是产品价值与意义的真正体现,更是公司能够持续向好发展,实现更大价值的预示。
“那天,我终于睡了一个好觉。”张庭超说。
坚守的意义
长期的技术积累与阶段性的成果,为德晋医疗带来了发展信心。但面对国内二尖瓣修复器械的稀缺,面对患者不同病症的需求,德晋医疗再次定下了目标,坚定信心,继续出发。MitralStitch是一款经心尖的产品,相对国际主流成品,经心尖的创伤相对要大一些。我们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更加微创的经股静脉的二尖瓣修复器械。
2020年,德晋医疗再度取得突破,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出中国第一款经股静脉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器械-DragonFly®二尖瓣瓣膜夹系统,一举成为国内进度最快且即将商业化的产品。
时间回到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来袭使德晋医疗整体进程推进变得缓慢而艰难。
疫情初始,正值DragonFly®人体临床应用的前夕,产品需要通过工厂批量验证、实验室测试、动物实验评价和第三方机构测试评价等来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要保证产品在预期时间内顺利进入人体临床应用阶段,就必须推动动物实验的进行。
“那段时间反而成为团队加班和通宵最多的时间。”
据张庭超回忆,当时团队成员把工作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不顾一切地顶着风险,扛着箱子就赶往各地做动物实验。有的团队成员所居住的小区即将被封控,他得知后却立即跑回家,把被子拿到公司会议室,会议桌一推,便在上面睡到天亮,醒来就继续工作。在公司中整整住了两个星期,就为了推进产品的进度。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最严重和最恐惧的时间,团队中每个人都没有放弃,都在想尽办法推进。
“为本土器械争光的使命感促使我们做出这样的行为,而团队成员之间的纽带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德晋医疗整个团队已经走了很远,我们一起渡过了难关,也一起收获了成功,我们不想停下来,也不希望任何人掉队。我们约好了一起耕耘,再一起收获丰硕果实。作本土技术与研发的开拓者,我们能感受到肩负在我们身上的使命与责任。”团队成员说到。
正是这些努力,使得德晋医疗最终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了目标,于2020年7月23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团队成功完成DragonFly®全球首例人体临床应用。
站起来,走下去
2015年、2016年、2017年……,德晋医疗所走过的每一步张庭超都记得非常清楚。无论是2017年团队攻关克难,2019年产品“破茧成蝶”,还是在2020年这一关键时刻遭遇疫情,其中的酸甜苦辣,对于张庭超而言,似乎仍在眼前。
幸运的是,团队终究不负众望,凭借不服输、越战越勇的精神,以及对创新的坎坷和对失败充分的认识,一次一次从失败中总结,站了起来。
对于勇于驶入TMV赛道的他们来说,或许并非所有的坚守都会带来质变的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够让这片前人鲜有踏足的蛮荒中生出花朵。而这,就已经足够了。
未来,德晋医疗还将肩负使命与责任,立足中国,为中国医疗器械发展和进步探索更多道路,力争成为世界瓣膜领域的领导者。
——德晋医疗总经理张庭超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