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联交所刊发谘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设立新渠道,让特专科技公司可于港交所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
新规则将适用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相关资料图)
在今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新规的推出将给港股市场注入活力。毕竟在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对新经济公司更加包容后,曾一度掀起医疗公司赴港上市热潮。那么这次的新规则将有多大影响呢?
01
港交所拟扩大和完善上市规则
据港交所公告,特专科技公司虽然通常有若干共通点,如庞大研发投资金额等,但难以利用客观指标来作界定。传统行业的公司运用特专科技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若要厘定公司于其业务中应用特专科技的程度,很多时都需要用上主观判断。
对此,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连接资本与机遇是香港交易所的核心战略,为此我们致力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点的地位。新建议将增加香港上市公司种类,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公司可进入这个具备深度和流动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
正如《上市规则》增设生物科技章节后造就了香港的医疗保健融资生态圈。欧冠升认为,这次增设特专科技的新规定后,将有助推动区内以至其他地方在这五个前沿行业的人才和投资金额增长。
02
港交所积极求变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五分之一。但在港股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今年港交所的IPO规模有所缩水,新股表现也不佳。
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共有55只新股上市,新股总数同比减少约3成,募资总额近600亿港元,同比减少约8成。港交所新股中,有许多已跌破发行价,甚至还有公司股价腰斩。
10月19日,港交所公布,今年第三季盈利同比跌30%至22.63亿港元,期内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跌19%至43.18亿港元,若撇除公司资金投资和慈善基金收益,港交所第三季主要业务收入跌17%至43.24亿港元。
欧冠升对此表示,第三季财务数据较去年同期整体有所下跌,主要是现货市场持续疲软,每日成交额下跌令交易及结算费用下跌,沪深港通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额减少以及来自电子认购首次公开招股的存管费用减少。但也应看到新股市场复苏,未来会继续投资人才和科技,同时更为审慎地管理成本,落实各项工作,推动新一轮的上市改革。
一直以来,中概股回流、二次上市的首选地便是港交所,但港交所也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新交所、瑞交所、伦交所等)。港交所CEO欧冠升曾表示,中概股回流可能面临新交所的“截胡”,其中蔚来汽车于3月10日在香港二次上市后,又于5月20日在新加坡上市。
在此背景下,港交所也在积极求变。除了公布谘询文件之外,今天同步出炉的《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也提到不少重点。
李家超表示,本届特区政府将从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强化资产和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六方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在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方面,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活化GEM(前称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
李家超还表示,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并支持港交所继续推展与广州金融机构等在碳市场发展的合作。
在家族办公室方面,李家超称,特区政府会在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为合资格家族办公室提供税务宽免,目标是在2025年年底前推动不少于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另外,在2024年推行保险业风险为本资本制度,紧贴国际标准,以及在今年内就设立保单持有人保障计划的建议展开公众谘询。
毕竟,家族办公室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的重要增长领域,去年香港管理这方面及私人信托客户的资产规模超过1.7万亿港元。
近年来,港交所不仅面临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还有自身业绩下滑的压力,因此改革的动力颇为强烈。
03
有何影响?
首先,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企业来港股上市,对港交所来说会带来巨大的利好。
回顾2018年以来港交所放开生物医药科技企业上市门槛,以及迎接中概股回归,港交所的股票走出了一波非常靓丽的牛市行情,而新规则修改后,有望再迎来一波值得期待的上市潮。
不过,谘询文件中提到“已经商业化公司上市时预期最低市值要达到80亿港元,并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特专科技产生的收益要达到至少2.5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上市时预期最低市值要达到150亿港元”。客观来看,这个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并不比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低,甚至可以说远高于专注“专精特新”的北交所的门槛。
现在内地市场已实现注册制,在目前的形势下,现行的政策是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创业公司上市的容易程度是提高了很多的。
但是,若这些创业公司的一些硬条件不符合,或出于某方面的考虑(比如股权结构中多是外资股东背景等),或就更倾向在港股上市。毕竟等企业上市之后,便于它们退出。
不过,现在的宏观环境及港股市场信心不足,估值有明显折价,并非上市的好时候。港交所此番加快制度改革,或许希望在市场行情回暖之时,可以早一点开门迎客,体现出了港交所的长远发展意识。
另一方面,在港交所2018年放开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前后,生物医药行业就掀起过一轮声势较大的并购热潮,由此可以预测,资本市场有望再掀起一轮巨大的并购潮,究竟哪家独角兽能吃到这波红利的头啖汤,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