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披露最新一期的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此次共计44家券商上榜,其中包括一级交易商共计8家,二级交易商36家。
(中证协)
二级交易商首现“调出”和“过渡期”名单
【资料图】
与近年5月26日披露的第15批名单所对比,此次一级交易商名单与数量均未发生变更;但二级交易商却有两家退出名单,同时,另有5家券商进入了过渡期。
(中证协)
中证协表示,根据《证券公司场外期权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对于经评估不符合交易商条件的券商,设置一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不得新增业务规模。
而这也是自2018年披露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以来,首次有券商被“剔除”名单,此前公布的前15批名单均为“扩编”状态。
据国泰证券分析,部分进入过渡期或被取消资格的交易商,或因在最新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中产生降级。
根据《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A级以上的,经中国证监会认可,可以成为一级交易商;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以上或B类BBB级以上,持续规范经营且专业人员、技术系统、风险管理等符合对应条件的证券公司,经协会备案,可以成为二级交易商;展业一年情况良好、未有重大风险事件的,可向证监会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
在可操作的业务范围上,一级交易商也比二级交易商具有明显优势:一级交易商可以在沪深交易所开立场内个股对冲交易专用账户,直接开展对冲交易;而二级交易商仅能与一级交易商进行个股对冲交易,不得自行或与一级交易商之外的交易对手开展场内个股对冲交易。
券商场外期权强者恒强格局未变
从竞争格局来看,据国泰君安分析,无论海外还是国内,衍生品业务都呈现极强的集中度,前五机构往往占据了80%以上的业务量,且会呈现明显的滚雪球优势。
不过,由于此前场外期权业务的二级交易商的不断扩容,券商场外期权业务新增交易的头部集中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据中证协披露,2021年场外期权业务净收入排名前20的券商合计收入规模达112亿元,同比增长59.46%。其中,中信证券、申万宏源和华泰证券业务收入较高,分别为19.42、18.91和14.74亿元。从收入增速来看,国联证券和银河证券增速较快,同比增长5802.73%和1947.78%。
2021年场外期权业务净收入排名前5券商占前20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净收入总和的68.35%,但占比较20年下降6.05个百分点。
(中证协、广发证券)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衍生品具有天然的高杠杆属性及其避险属性,有助于稳定证券公司ROE。随着国内衍生品规模逐步扩大,以及资格牌照的不断放宽,各家券商加速场外衍生品业务布局,增加机构客户粘性进而丰富券商的收入来源,提高券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
从收入角度而言,由于证券公司经营场外互换业务主要模式为与投资者互换固定利率所得与股票收益,其收益可以理解为向客户收取的固定利率减去券商的资金成本。
假设场外互换新增名义本金2022年~2024年同比增长分别为9%、13%、13%、16%,保守、乐观情况下收益率分别为1.5%、2.5%,广发证券预计,在保守~乐观情景下场外金融衍生品2022~2024年贡献收益184.64~224.85、287.02~381.45、244.06~295.99亿元。
而对于今年以来首次有券商被“调出”场外期权券商名单,国泰君安认为,截至2021年底,名义本金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监管政策的细化与规范措施落地将助推市场注重有序扩张、规范发展。
预计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的调整将进行常态化阶段,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将变相提高业务经营门槛,强有力的产品化能力与合规风控水平将更为凸显,强者恒强格局未变,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