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是化妆品的基本属性,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强功效化妆品,作为连接技术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功效宣称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可否认,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在我国尚处于早期阶段,在新功效界定、检验检测方法等方面仍有待规范和完善。

基于此,8月25日-27日,品观与北京日化协会携手在杭州举办了2023年第二届化妆品安全功效评价专题培训暨“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培训班”,集聚了前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院长刘玮教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常务副主任谈益妹、珀莱雅首席科学官魏晓岚、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协会安全与功效评价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敏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妆品系副教授盘瑶、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武晓宇,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化妆品功效评价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副主任刘琦、常思思等8位资深专家,并特邀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妆品系主任赵华教授为主持人,众专家围绕功效宣称界定、评价方法等行业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析。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培训,在化妆品企业、功效检测机构、科研专家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助力企业破解功效宣称评价难题,进而推动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化妆品进入“功效管理”时代

“我们常说化妆品进入‘功效评价’时代,准确而言,应是进入‘功效管理’时代。”刘玮教授指出,功效是化妆品的基本属性,自化妆品诞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新规下,监管层并不关心你的产品有没有功效,而是关心你的功效宣称有没有科学依据” 。

此言非虚,规范功效宣称是行业基本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一大亮点,《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配套法规,则进一步开启了化妆品功效监管新篇章。

虽然新规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进行了一系列规定,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医药报》曾撰文指出,目前化妆品功效宣称有三大难点:

首先,化妆品功效宣称分类界定不够清晰。对于功效宣称分类的界定,尤其是新功效的判定,存在较大主观因素,使得功效填报和评价存在遗漏和偏差;

其次,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依据的充分性判定需明确。例如,《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原料的功效宣称应当与产品的功效宣称具有充分的关联性,而“充分”在实操中判定模糊;

第三,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方法标准待统一。目前除保湿功效以及几类特殊化妆品功效外,其他功效宣称评价均未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刘玮教授补充道,目前化妆品功效评价还存在两大乱象:一是化妆品团体标准层出不穷,但一些团体标准的可行性、严谨度尚待考量;二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恶意竞争和内卷,甚至出现虚假数据和报告。在他看来,这些乱象,不仅影响化妆品功效规范化管理,也不利于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引导企业长远规划发展。”

正是洞察到行业在功效宣称方面存在上述难题,品观携手北京日化协会举办了第二届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培训班”,旨在助力企业科学、合规的开展功效宣称评价,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次培训课,不仅请来行业资深专家授课,还有国家级检测机构颐唯实提供实操环境,相信大家通过培训一定有所收获。”杭州市化妆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傅狄忠,对这次培训表示由衷的肯定。

开班仪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化妆品功效评价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主任吴金昊、北京日化协会副秘书长陶丽莉、品观杭州办公室总经理冯文鹏、杭州颐唯实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楠,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所有学员能够学有所获。

破解功效宣称评价三大难题

“今年是新规落地第三年,大家从刚开始的迷茫彷徨到现在积极适应,但在功效宣称评价方面,仍存在诸多疑惑,这场培训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在开班仪式上,赵华教授如是表示。

正如其所言,针对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授课老师进行了专业的剖析和解答:

一、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人体功效评价方法。近年来,美白、防脱、防晒类化妆品需求井喷,注册量却不断下跌,数据显示,2023年1-6月特殊化妆品注册量为3103款,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类仅占35%,这背后是人体功效评价难等问题。

培训班上,常思思带来了《特殊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法规要求及评价方法分享》,针对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1法、2法和防脱类化妆品的临床试验,均结合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谈益妹则带来了《防晒类化妆品人体功效宣称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主题分享,对防晒类的功效评价方法SPF\PFA\防水防汗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二、祛痘、滋养、修护的人体功效评价方法。新规下,祛痘、滋养、修护等原本只需做常规检测的普通化妆品,也首次被纳入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的范畴。企业应该如何宣称才合法合规?

针对企业痛点,刘琦做了《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技术要点分享》的主题授课,不仅对滋养、修护的释义和宣称指引做了进一步解读,还结合案例,对其检测体系和试验方法做了进一步厘清和明确。

三、26个功效类别外的功效评价策略。依据《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被分为26种功效类别。除此之外的功效应该如何宣称?是否属于“新功效”?

“一些功效宣称引起争议的原因,在于不属于26个功效分类里,但并不意味着其不科学。”刘玮教授在课上,针对市场上的一些热门功效(如抗蓝光、抗糖化、皮肤微生态调节、抗污染、抗衰老)的宣称释义和功效评价都进行了讲解。在他看来,企业若想在26个功效类别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空间的发挥、延展,关键在于夯实科研基础。

除了专家进行理论宣讲,还有头部企业现身分享经验。譬如,培训课上,珀莱雅首席科学官魏晓岚以经典大单品“珀莱雅双抗精华3.0”为例,分享如何对抗糖、抗氧进行合规化宣称。据悉,珀莱雅已牵头制定了《化妆品抗氧化人体测试方法》《化妆品抗糖化人体测试方法》等团体标准。

除了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还包括消费者使用测试和实验室试验。

“技术要和市场相连,以需求作为导向,才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武晓宇指出,相较于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和实验室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更具灵活性和低成本。基于此,他带来了《消费者使用测试原则剖析与案例解读》的主题分享,对消费者使用测试原则、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严格控制试验误差,在获得有效分析试数据的同时,还可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基于此,盘瑶带来了《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基本要素和方案设计》的分享。王敏教授则分享了《体外测试技术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体外测试技术在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中的新思路。

为美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班还将课堂搬进了实验室,让参训学员在学习中掌握方式,在训练中印证理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你问我答”贯穿培训始末,学员与老师互动频繁,气氛活跃。学员通过考核后,最终获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化妆品功效评价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和北京日化协会共同盖章的结业证书。

“收获颇多!”“干货满满!”“都是业内大咖,值了!”随着课程的结束,学员们纷纷对授课老师和主办方表示了感谢,并对这次课程安排和授课质量表示了肯定。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抓住了企业痛点又分享了解决思路,是一次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对企业功效宣称评价法规理念的提升和实务操作的规范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杭州举办这种线下的功效宣称评价培训。”陶丽莉透露,因疫情等原因,第一届化妆品功效培训班无奈在线上举办,而这次,学员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训练,整体效果更胜以往。

而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品观将继续携手北京日化协会,开展新条例及配套法规有关的系列宣贯、培训、研讨等活动,帮助企业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就在10月18日-22日,品观将联合北京日化协会在杭州举办第二期“三级化妆品配方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旨在提升化妆品配方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助力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届时,大咖云集,高朋满座,欢迎咨询报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