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正是儿童牙齿矫正市场的旺季。记者注意到,在“宜早不宜迟”、“长痛不如短痛”的销售话术下,低龄化牙齿矫正现象日趋明显,在南京的一些口腔诊所,两三岁幼童的身影并不鲜见。只是,当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被裹挟其中,质疑声难免四起。
“宜早不宜迟”南京诊所每月都见幼童整牙
“孩子的牙,整还是不整?”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王婷一段时日。她的女儿3岁出头,王婷隐隐发现,现在孩子拍照不爱露嘴笑,“怕人家笑她的牙不整齐”。最近一个星期,王婷带着孩子四处面诊,一家私人口腔诊所医生表示“孩子这种情况,可以开始整了”;一家公立医院医生则建议,“等孩子乳牙换完,再调整。”
昨日,记者进入一些网络论坛,“3岁半,我带娃整牙了”、“3岁娃整牙记”、“记录三岁闺女的牙齿正畸之路”等分享笔记比比皆是。记者看到的牙齿矫治最小病例,是一名2岁零10个月的小男孩,妈妈晒出了孩子戴牙套的第一天。更多孩子家长“蠢蠢欲动”,某博主发帖称,“闺女的两个大门牙前后错着一个挺大的缝,都说‘整牙要趁早,长痛不如短痛’,3岁女娃整牙,提上日程!”
据王婷的观察,目前家长普遍存有儿童牙齿矫治“宜早不宜迟”的观点,而这些大多来自口腔诊所、网红医生、带货博主的“谆谆善诱”。他们会告诉家长,儿童口腔问题不容忽视,时间越往后,矫正时间越长,稳定性也欠缺。如果没有尽早及时干预矫正,后期可能会影响孩子口腔及容貌的生长发育情况。虽然王婷能感受到这些话术背后的营销意味,但她坦言,“生怕自己的犹豫不决,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记者探访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一家牙科诊所,不时看见三四岁幼童的身影。该诊所的正畸医生透露,平均下来每个月会有2-3个还处于乳牙期的幼童来做牙齿矫正,“越早干预越好,成年后再做比较麻烦”。
一般而言,矫正牙齿的孩子要戴矫正器,她反映,矫正器的异物感比较强,每天需要戴12个小时,但多数小孩比较配合,“适应了就好”。
“孩子们太早戴上矫正器,这不正常”
不容忽视的是,对于低龄儿童卷入牙齿矫正热潮,业内一直争议较大。
江苏省口腔正畸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穆锦全告诉记者,暑假期间自己接待的门诊病人多达千人,主力军就是儿童。不少家长和孩子在他眼皮底下吵架,家长希望孩子戴牙套,孩子抗拒戴牙套。“我提倡快乐矫正,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完整的人去交流。如果孩子的认知、行为习惯跟不上,戴上再好的牙套也没用,反而降低孩子的生活质量,伤害亲子关系。”他直言。
孩子乳牙没换完,到底该不该整牙?穆锦全介绍,九成孩子都在乳牙期存有深覆合问题,绝大多数不需要干预和矫正,除了比较严重的“大龅牙”和“地包天”。这类骨骼不调问题,早些矫正能有效改善面型。口腔不良习惯(咬嘴唇、咬手指头、伸舌吐舌、口呼吸)需要早期矫正,但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的错合畸形也只占25%左右。诸如轻度牙齿拥挤、不齐等牙性不调问题,完全可以在换牙结束后做正畸。
据了解,孩子整牙的最大副作用,是矫正期间刷牙不充分导致牙龈发炎、牙龈增生、牙齿表面脱矿甚至是蛀牙等副作用,而低龄儿童很难做到有效刷牙。
他注意到,在南京部分小学三年级班级就有一半学生戴矫正器,“这不太正常,孩子们太早戴上了矫正器,实际上真正需要矫正的孩子20%不到”。
在他看来,儿童整牙并非越早越好。男孩整牙的最佳时机为12-15周岁,女生会提前至11-14周岁,临床发现,有些孩子到了矫正的最佳年龄,因为曾经有过的不快乐体验抗拒矫正,反而错过最佳矫正时机。
谁在贩卖焦虑?各路人马“掘金”早矫
低龄儿童牙齿矫正案例逐年增多,恰是近几年整个市场烈火烹油的缩影。一方面,这得益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于外观形象的追求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儿童早期矫治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掘金高地,其超高利润、超高增速,让各路人马觊觎不已。
某上市公司财报显示,虽然受到疫情冲击,2021年公司达成隐形矫治器案例数仍然同比增长33.1%至18.32万例,其中儿童版增长尤其迅猛,从2020年的5000例,增至去年的1.08万例,增速达到116%。
与此同时,尽管公司隐形矫治器的平均售价由2020年的7700元,降至2021年的7300元,但去年隐形矫治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仍然高达68.4%,2020年为71.3%。公司招股书显示,此前儿童版矫治器的建议零售价格为2.6万元。
产品价格逐年下滑,既是竞争对手环伺、公司不得不降价应对的无奈之举,也是“以价换量”、抢夺市场份额的主动策略。记者接触的南京正畸医生直言,“以前隐形矫治器的价格过高,很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这个治疗价格,不少家庭还是能负担的,无形中刺激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采访中,穆锦全也提醒,牙齿矫正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目前各项矫正技术均比较成熟,家长在早期矫正的问题上无需焦虑。
关键词: 3岁孩童戴上牙套 牙齿矫正低龄化 儿童牙齿矫治 宜早不宜迟 贩卖焦虑 新的掘金高地 长痛不如短痛 3岁娃整牙记 低龄化牙齿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