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们发布了
2023年成都独立书店地图(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位粉丝留言:很爱成都,很爱阅读,但,这些书店称不上独立书店,最多是特色书店。自从我去过敦南诚品后。
这个留言,让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理解 「何为成都独立书店」。
4月初,2023年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举行之后,关于 「独立书店」与 「独立书店市集」似乎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圈内外对书店市集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我们不断推介书店、回顾市集的产出过程,仍然有大量问题被提出。
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我们粗略地回顾来路,尝试给出一份介入其中的梳理和表达。
01/
过去作为序曲
● 2019的年国际书店论坛 图源/方所
以方所、言几又为代表的大型书店,文化活动密集而优质,一方面,引介大量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常态化举办活动,另一方面,大量本地文化活动也喜欢落地书店空间。现在回望,当时成都书店业,一派雄心勃勃、欣欣向荣的气息,抵抗着 「实体书店已死」的言论。
在漫长费力的经营中,这些新型书店撬开了人们到书店参与跟阅读,跟时代变化与公共议题相关活动的阀门。人们逐渐开始愿意并习惯,从家里、电影院、茶馆、酒吧,走进书店去读书、阅读,书店也成了亲子教育、情侣约会、朋友相见的好去处,哪怕只是逛逛,感受空间与城市魅力,去听一耳朵,来自五湖四海写作者的创作历程,也是舒适自如的。
● 藏金阁式的方所 图源/方所
在这其中的书店,自然担起联结读者与写作者、写作者与文化工作者、地方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它们以新的空间形态,如蜘蛛结网,网络起各方;新的城市经验与民众心智,就在空间与活动所铺就的知网中苏醒过来。
每当城市增加一种新的空间经验,每打通一条进入内部的路径,那么人与人的联接层级随之升维,城市文明也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变化。不过,这种涟漪效应几年后才有了痕迹与显现。
大型书店积极拓展与求新求变,整个成都的民众和文化圈都为之受益受教,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与进化,包括后来独立书店、文艺机构、复合空间与咖啡店的主理人。他们学习与吸收大书店不断举办活动与跨业态的经营模式,用于更多人与人的联结,并将这种联结线,进化的更为短小、亲密与具体。
比如屋顶上的樱园的主理人熊燕可能认识80%以上的客人,在举办分享活动之前会通读和理解相关的书籍,去做很多辅助引导和宣传。一场活动下来,在热烈的气氛中,作者和读者之间产生很好的交流和互动,销售也不错。
● 作家何大草的新书发布,图源/屋顶上的樱园
这点正是大书店在装修升级、业态叠加、人员流动与现实压力之下,不断被挤压与变形,以至于丧失了初期的夺目与迷人。
接棒城市智识与公共议题的展开,正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独立书店。
02/
一张新的文化地理版图
2019年至2021年之间,几家风格各异的书店从街头长出来,比如库闻书店、一苇书坊、讀本屋的新店、新山書屋,菊香书苑,加上原有的复合文艺空间,比如白夜、屋顶上的樱园、轻安的洁尘书房。成都的书店版图发生了微小的质变。
● 精神按摩之一苇书坊
翻年之后,这股势头,并未因现实被遏制,更多的书店出现在街头,书店类型也逐渐变化分层。浮于野、长野书局、野梨树、星星诗社、晚读、再书房、小一点·书店,一众人文类书店,带着不同的风姿出现。
● 长野书局与浮于野
同时,远道而来的野狗书店、本土创意/设计机构衍生而来的一介·在街上、皿口一人等专注艺术书籍与策展的空间,相继出现。
这些主理人带着对纸质书籍的理解,跳入书店的深水静流中,悄然编辑着成都书店业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态。
书店集群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别忘了,上溯10年至现在,一波波咖啡浪潮不断开拓出的城市空间,不断涌现的美术馆、文艺机构、戏剧音乐、大型复合型书店,将日常生活的功能性空间,转变为文化生活空间。
这些空间有如19世纪未的维也纳咖啡馆,成为新知、思想与观念的摇篮,成为对城市生活,信任与理解新的联结点,并在互动交融中,提升着 「社会的学习和关联水平」。
这些书店生于这样的文化生态,并与其共存共舞共演变,成为全新的,地方性的都市经验。
03/
一种显影术:独立书店市集
YOU成都策划独立书店市集,已有三年。今年,它受到广泛关注,甚至有了一些批评。这也许可以视为 「成都独立书店」成型的一种表征。
回想第一年书店市集 「一个夜晚」,我们只邀请了6家书店,且没有冠以 「独立」的前缀,正如专栏作家张丰的分析,主题还是抒情性的。记得当时,我们单纯想和相识已久的店主们,在某个春天夜晚,与读者一起读诗、吃面。我们只预想了它的微小和温柔。
2022年,我们讨论新一年的主题时,惊喜发现这些书店不仅活着,街面还多出了好多家。究其出现与存在的原因,我们了解到,抛开理想主义的朦胧,这些店主都是有着大能且坚毅的人,她/他们经营有道,创造性地重组城市文化资源,重组了社会空间;在书店式微的论调中,强韧活跃地活着,并在存续之中挑战人们对于书店与城市的想象。
这些书店已然从3000多家,网红书店、连锁书店、传统书店与阅读空间中脱壳而出,形成新的书店与文化形态。「成都独立书店」这个概念,有了真确具体、清晰可见、可进入可参与的实在,而非一团模糊的指称。
于是,我们笃定地将其命名为
「不止是勇·2022成都独立书店市集」(戳)
。
顺接上一年,我们从主理人视角转向了她/他们与读者共同创造出的、具身性的、互动交流的迷人现场。这样,就有了
2023「小声喧哗」(戳)
的主题。
● 2022-2023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主海报
基于对蓬勃涌动的文艺现场的感知,基于今年市集所呈现出的购销两旺的形势,我们确认了一个观察:「成都独立书店」作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全面立住。
一方面,店主们用蓬勃的智识、偏好与用心做经营。屋顶上的樱园长年致力于活动、餐食与文化的并进;讀本屋用非常古典的方式,专心于渠道与选书;浮于野一店只卖诗集,二店将理想扩展至小说,且操办更加密集的活动,同时以一日店长制与会员制来减少成本,增加营收;长野书局以图书馆叠加会员制来运营,买不买不要紧,先进来,坐下来,找本书看起来;野梨树让书店混入精酿啤酒吧的形式,不时举办免费活动热场;星星诗社,做得更绝,不卖书,为保证接待,只做有限额的会员制;再书房做高质量期刊杂志,如《家园》、《碧山》与中国台湾汉声的出版物;晚读书店用咖啡+选书+内容,服务于周边人群;一介·在街上专营艺术图书,开放给那些非艺术专业的艺术爱好者……这样例子可一直举下去.
与此同时,读者则在风格各异的书店里找到同类与乐趣。在大而全的传统书店,难以获得的同道交流,根茎联接得以满足与实现。在长期的经营与参与中,店主筛选培育出受众,而读者辨认与选择出自己喜好,渐而构建起 「书店—读者」,这样一个双向选择,共同走上一条相互塑造、共同成长的漫长之路。这自然费时费力,但符合一家独立书店的耐性和长期主义。
如果说,独立书店把「书籍」 当作一把引发交流、锻造共识的称手锤子,开凿出一条亲密的,灵动的联结之路,那么,这三年以来的市集,则成为一个让独立书店和她/他们的读者,集中显现的动态过程。
04/
地方感:让城市变得可见
今年的书店市集有一位新成员,店还没有开,就来摆摊,它就是落地玉洁巷的 Localand S/王笛·街头书店/三联思想库。
这三个品牌,分立街头两岸,挤在两个空间。Localand S一个小型迷你空间,可逛展嗦粉;王笛·街头书店陈列了500本王笛的私藏书单;三联思想库收纳500本思想书籍,都不卖,但可付费使用空间。
这是一个全新的书店形态,也是一个街头的实验场域。而这个实验,来自于王笛对于 「街头」与 「街民」 的微观日常生活史的叙事。他想通过街头书店,把学术研究转变为日常生活,让普通市民可轻易接触与利用,把读书作为一种日常行为。
● Localand S/王笛·街头书店/三联思想库
数见不鲜,成都几乎所有的独立书店都开在社区,开在街头,也一直在展开它们的街头实践。书店嵌入成都街巷,与面店、菜市、饭馆、五金店、便利店为邻,为社区灌注新的活力的同时,接引起民众的进入和驻足,也承接起城市与自我的理解。
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论道:身体,被他的感官与环境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地方。而地方感,是人的意义与归属感之所在,塑造了人的差异与特性,也塑造了城与城的差别。
立于街头,融于社区的成都独立书店,与其它文化空间一起,重新组织了城市文化资源,重新分配与供应了城市空间,修补着人的身体和他的周遭环境之间的断裂(现代城市的通病),生产出生活于此地的人,所依赖的亲切与归属。它们参与城市的地方感建立,让自身变得可见的同时,也让看不见的城市变得可见,让抽象的城市成为具体的地方,一如25年以来,白夜与小酒馆所做的那样。
那么是否可以说,街头性与社区精神,正是独立书店,何以 「成都」的原因?
05/
独立书店 未完待续
上上周末,在野梨树参加了「有朋自远方来」系列活动,聆听有为图书馆牟芝颖的分享。
有为图书馆是浙江台州三门县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在当地,「近5%居民是它的读者,逾千名志愿者支持着它的日常运作」 。从2014年起,牟芝颖在有为图书馆做志愿者,之后加入,长期负责社会情感学习的夏令营,已有9年。
她说,未来想到成都开一家书店,这里有更低的实验成本。问起她,如何理解独立书店。她认为,可分阶段来理解,第一阶段,是区别于新华书店的那种;第二阶段,也就是现在,是活动+书店的叠加态。而未来的书店,应能让书发出更大的声音,把书从传统分类中解放出来;叠加的手段服务于前者,让进入书店的人群更为宽泛,从儿童至老人。
由此,得到一个启发。成都独立书店,已经走在让书发出更大声音的路上。但它像赫尔墨斯,一直在边界穿梭,不断蜕变。它不追求 「最美」,也不执着于 「书店」的原型与概念,借用各种手段,但也不迷信手段;始终拥有独立品格,并开放给独立个体;让书发出更大的声音的同时,创造交流互动的可能。
明年「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会以什么样的主题,回应未来的变化,现在仍未可知,但已开始期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