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 / 李博 摄

半月谈记者 刘 亢 陈 刚 郑生竹


(资料图)

江苏盐城,东临黄海,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这里是长三角的“绿心”,也是全球重要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和绿色能源输出地。

连绵的滩涂在这里悄悄孕育,无限的“风光”产业在这里茁壮生长。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晶硅光伏产能全国最大、率先建设零碳产业园……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城市,盐城彻底摒弃走急就章、唯GDP的老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强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身居黄海之滨,浴风沐光而行。盐城正发挥雄厚风光资源、世遗金字招牌、区位战略叠加等多重优势,争做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落日时分拍摄的东台沿海经济区风力发电机组(无人机照片,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竞逐“绿能”

位于江苏沿海中部的盐城,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的城市。不同于常见的基岩型海岸,这里拥有泥沙冲击而成的平坦滩涂,近远海百米高度的年均风速达到约8米/秒,是开发海上风电的绝佳之选。

驱车穿行盐城沿海公路,只见一排排风机在海天之间迎风旋转,塔筒上华能、远景等多家能源企业的标志引人瞩目,成为大型能源企业扎根盐城的有力证明。

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一座百余米高的“摩天大楼”正成为当地新地标。这是亨通海能公司海底电缆的核心生产设施,经这里拉直穿过的高压海缆束状导体铜芯,可确保不走形、不弯曲。今年投产的500KV海缆生产线,将为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全球布局的亨通集团落户于此,源于当地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在金风科技大丰风电产业基地的集团研发分中心,全球多地风电场的画面经过实时传输,展现在大屏幕上,每台风机运行参数一目了然。

在江苏润阳公司智能化无尘车间,自动导引运输车穿梭不歇,六轴机械手上下翻腾。这家在盐城本土成长起来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如今出货排名已挺进全球前三。

最新数据显示,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35万千瓦,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正加速向新能源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2000亿元目标迈进。

“绿能”可以产业化,产业也可绿色化。盐城充分发挥绿电资源优势,持续提升制造业“含绿量”。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低(零)碳产业园,“能-碳双控平台”中心大屏上跳动着园区企业用电和碳排放数据。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零碳数字大脑”支持下,园区可以实时掌握各企业能耗状态,根据算法模型分析碳数据、确定碳足迹、减少碳排放。

这样的低(零)碳产业园,盐城已建有3个。这些园区重点招引绿电需求强烈、科技含量高、碳税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

“抢占绿色技术先机,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表示,当今全球强化碳边境调节税、产品碳足迹等绿色壁垒,在此背景下,盐城抓住绿色低碳新赛道的领跑机遇,争取在未来产业变革中抢占一席之地。

纬景储能盐城智造基地生产车间 / 李博 摄

间歇性发电是发展“绿电”的一大瓶颈。长时储能技术虽能破解这一问题,但大规模商用还面临成本、效率、可靠性等挑战。今年初,储能行业高新企业纬景储能看中盐城新能源产业优势,布局了企业首个锌基液流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年产能为1.2GWh,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生产线,自动化率超过90%,将有效降低储能电池生产成本。

去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竞逐绿色发展新赛道成为盐城新的发展定位。从碳汇、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模式创新,到直流电、储能、氢能开发等技术探索,盐城正谋划发挥全球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湿地等生态资源富集优势,为“双碳”前沿技术和模式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研发人员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记录实验数据(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知责奋进

“2019年3月21日,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的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炸醒了盐城干部。我们清醒认识到,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行不通了。”盐城市一位县区主要负责人说,过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增量,一些项目环保、安全审批不严,代价极为沉重。

同年发生的另一桩大事,成为盐城彻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契机。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为何不开掘生态优势,走出一条新路?不少盐城当地干部表示,申遗成功让盐城冲上热搜,前后对比、一忧一喜,打开了地方干部的视野格局。

吴其江曾是盐城珍禽保护区负责人,2016年被抽调到盐城申遗办,全程参与申遗工作。“申遗成功改变了干部心态,刷新了国际社会认知,让世界看到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两者兼容。”吴其江说。

从过度索取到精心呵护,从生产性工程思维转向生态性有机思维,盐城坚定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下决心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曾聚集数十家化工企业的响水陈家港化工园,关闭后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2019年至2022年,盐城共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217户,列入省市化工产业调整目录范围的化工生产企业由最初的288户降至71户,低端落后化工企业基本出清。同时,对保留下来的化工园区,强化源头管控,全面提升安全和环保水平。

为了向高能耗高污染说不,盐城新招引企业在落地前,须经多部门联动研判。“不能仅盯产值,还要看其投资强度、能耗和碳排放。”盐城市大丰区委书记李志军说,申遗成功后,产业引进标准显著提高,全区近3年否决的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

如今的盐城,战略性新兴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风电光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等23条产业链在盐城不断升级延伸。其中,晶硅光伏产业链电池片、组件的建成产能已占全国15%;风电装备产业链规模全国领先。

工人在亨通海能项目生产基地生产高压电缆(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产业集群强筋壮骨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了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盐城推行多图联审、多图合一、水电气联合报装等便利举措,方便大项目“拿地即开工”。

高效的产业投资故事,在盐城各县区轮番上演:2021年,投资100亿元的蜂巢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落户大丰,仅5个月就实现试投产;今年7月,全球光伏龙头晶澳科技在东台投资的百亿项目,从开工到首条组件下线用时仅百天……

转变发展理念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愈发亮眼。2022年,盐城GDP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增长4.6%,增幅为江苏省第一。

向新而行

放眼全国,盐城与一些滨海明星城市尚有差距。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纵深推进,这里正充分利用初级产品供应的天然区位优势,奋楫争先、向新而行。

碧蓝天空下,两排白色巨型储罐屹立在盐城滨海港,因造型涂装被网友戏称为“气墩墩”。这是中国海油在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漂洋过海而来的液化天然气在这里储存,保障华东地区能源供应,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可供江苏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

由滨海港向东45公里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座荷花造型的“城堡”。作为江苏最大的海洋牧场,陶湾海洋牧场可养殖45万尾以上网箱鱼群,在集控中心电脑上输入指令就能自动喂料,日常运行只需4人。

眼下正是水稻拔节长穗期,亭湖区黄尖镇种粮大户陈从文正忙着田间管理,他承包的200多亩农田集中连片,是盐城市“小田变大田”改革的最早示范点。这一改革以“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为思路,探索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大幅提高耕种效率,已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

“上海人每吃4碗米饭,就有1碗是射阳大米。”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建霞说,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中,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只有盐城。以“射阳大米”“东台西瓜”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走俏上海、香港等国际大都市。“餐桌上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在盐城孕育成形。

白露时节,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已抵达盐城黄海湿地。2022年,盐城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城市。

据了解,盐城一些新建项目不仅要经过环评,还要接受“鸟评”。位于东台市的竹根沙海上风电送出通道,原定规划是架空线路穿越条子泥湿地公园,但考虑到线路可能干扰候鸟迁飞,当地最终选择了施工成本更高的电缆隧道方案。

在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员工自发成立爱线护鸟小队,制作100多个印有筑巢鸟类信息和联系人二维码的爱鸟指示牌,张贴在有珍稀鸟类筑巢的输电塔下方,为生态保护尽一份力。

这是东台条子泥湿地日出景色(9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走进东台市黄海森林公园,只见水杉挺拔高耸、鸟鸣清脆响亮、空气沁人肺腑,仿佛来到世外桃源。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吕洪涛说,为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康养的需求,东台将依托独特生态禀赋,与上海市联合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有效释放生态禀赋的内生价值。

和美生态孕育优质文旅。如今,游客沿着盐城海堤公路自驾,既能领略湿地自然之美,还能近距离观赏麋鹿、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生物的风采;回到城里,先去竹林大饭店感受旧时光,再到荷兰花海看一场《只有爱》沉浸式戏剧,深度体验本地市井文化。

盐城市文旅局局长袁国萍说,盐城正以“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理念布局文旅产业,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目前,当地正规划建设横跨滨海响水两县、占地600多平方公里的黄海新区。从规划图上看,黄海新区如一张拉满弦的弓,面朝大海蓄势待发。未来,这里将充分利用腹地广阔、港口等级高、绿色能源充沛等优势,打造盐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增长极。

周斌表示,盐城正在打造“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城市标识,用更宽视野推进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努力成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典范、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样板。

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沿海滩涂,如今仍在向大海不断延伸。这座不断“生长”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开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