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发展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对自己和外部的客观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体质外,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关系到独立健全人格、自信自强精神品质的形成。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及目的
(资料图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方面,通过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发挥主力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多措并举,为小学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师作为育人主体也应自觉担起育人使命。
教师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以预防发展为主,补救矫治为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积极方面,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首先,教师要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注。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帮助学生找到性格优势,挖掘心理潜能,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最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开发潜能,利用性格优势的方法,陪伴学生不断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在学校和班级的人际关系是特别重要的,人际关系影响学生在校生活、学习质量及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习如何交际,如何善良地对待别人,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集体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的交际技能得到提升,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在拥有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以及交往意识之后,学生可以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在一个放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学习,同时也为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教师要做好细密的心理关怀。小学生年纪虽小,但他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很多复杂情感,如果这些负面的情绪长期压抑于他们的内心,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在精神上感到压力和负担,这是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内心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亲密信任的互动气氛,让他们可以去倾诉,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相应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更准确地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如果小学生存在平时行为比较懒散,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致,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放学后更是极少参加课外活动等异常表现,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意识到这种反常的表现所隐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当急于得出这个同学到底出什么问题,而应找一个适当的机会,与这位同学进行深入交流。教师应当故意放慢自己的声音和速度,保持平静,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困难。通过有效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到小学生的想法,发现行为背后原因,找到应对策略。
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协作,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互相支持,一起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在学校里,老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当他们产生情绪的时候,老师要能及时地找到他们并帮助他们摆脱这种状态。另外,老师也应该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在日常的交谈中要小心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免给同学们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家庭方面,父母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注意使用恰当的心理教育方式,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得以释放精神上的压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有父母的参与,也要有老师的参与。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可能24小时不间断地关注孩子,因此,父母和老师之间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以便能够及时地察觉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并一起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为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建议举办主题班会,让家长与老师能够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交换各自的意见。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家庭互动,使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更多的认识,而老师也可以对自己的学生有更多的认识,并配合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要想成功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不同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化。在小学课堂上,不同学科的课堂同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融入到不同学科的课堂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可以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推广开来,就必须掌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对不同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找到能够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的要点,并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上加以扩展和引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不同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地领会到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其次,对教材中所包含的人物性格特征给予更多的关注,根据教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对其进行恰当、高效的导向,通过树立榜样,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积极心理行为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并进行课后延伸,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记录幸福小事、每天做一件善事的心得、交朋友的体会等,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实践中塑造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者:曹玉,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广西农村留守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A019研究成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