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日深夜,云南警方集结了大批警力,突击包围了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一家客栈,一个不漏,抓获了住在这个客栈里的所有人员。那么这个客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警方为什么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相关资料图)

今年2月底,家住云南昆明市的张先生在网上找到一份兼职工作。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高文彬:兼职的公司告诉他是走正常的流水,然后帮助办贷款,可以给他兼职费用。

奇怪的是,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竟然是在一家客栈内,不仅如此,张先生还发现了更多的异常。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高文彬:他去到那里就感觉不像一个正常的公司,到的时候先要进行身份核实,有人没收他的手机,不允许他跟外界进行联系。把他带到酒店的三楼入住,让他把自己的银行卡都交出来,然后他就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杨怡:他觉得这可能是违法行为,就向我们公安机关举报。

异常!应聘人员手机和银行卡被没收

正常的公司招聘为什么要没收手机?这家客栈内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接到举报后,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立即展开了调查。两名民警着便衣来到这家客栈周围进行侦查,果然发现了异常情况。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高文彬:我们大概看了一下酒店,不像平时的酒店进进出出的,他们很冷清。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杨怡:正常情况如果这个客栈要对外经营,应该是每天有不同的人登记入住,这才符合一个正常的逻辑关系,而且在客栈的周边是布有暗哨的。

民警通过调查入住人员的信息,发现有十多人入住,其中大部分人都来自云南昭通,其中有几个人还是亲戚。

调查又有发现

藏身客栈背后的团伙被挖出

在调阅了客栈门口的公共视频,民警还发现这些人入住后,几乎没有外出。 从应聘人员的求助,到神秘客栈的各种异常表现,民警心里其实已经有一个初步判断了。进一步调查后,民警有了更多的发现,很快藏身客栈背后的一个团伙被挖出。

根据举报人的描述及调查掌握的信息,民警初步判断,这家似乎不对外营业的客栈很可能是犯罪分子的“跑分”窝点。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高文彬:“跑分”通俗点说就是提供自己的银行卡,给对方进行转账,因为涉案的资金需要其他的卡来进行洗白。

租用客栈作为窝点 转移非法资金

警方介绍,所谓“跑分”的本质就是通过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账号,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团伙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渠道,通过“跑分”将赃款洗白。

就在警方进一步搜集这伙人的犯罪证据时,3月1日下午,在客栈周围蹲守的民警发现,一直蜗居在客栈几乎不出门的这伙人,突然集体出门聚餐了。

按照以往的办案经验,“跑分”团伙为了逃避警方的打击,一般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太久,这次聚餐很有可能是这伙人要离开客栈的前兆。

于是,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立即联合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紧急部署抓捕计划。3月2日深夜,警方集结了大批警力,突击包围了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这家客栈。

除大量转账流水外,在现场,民警还从一名姓顾的嫌疑人车上发现了大量现金。

“跑分”团伙半年转移涉案赃款达1.2亿元

警方从查获的笔记本电脑记录的账务情况中发现,这一“跑分”团伙作案时间长达半年,通过他们手机转账及银行ATM机取现方式转移的涉案赃款高达1.2亿元。在当晚的抓捕行动中,警方共抓获涉嫌从事“跑分”活动的犯罪嫌疑人29人,缴获涉案现金42万元,银行卡24张,手机77部。

“家族式”跑分团伙内部如何运作

半年转移涉案赃款竟高达1.2亿元!经调查,这是一个“家族式”跑分团伙,那么它的组织者是谁,团伙内部又是如何运作的?

经过侦查,这个"跑分"团伙的组织者顾某逐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据查,2022年9月,顾某经王某的介绍开始从事“跑分”犯罪活动。

通过帮助境外犯罪团伙“跑分”,顾某赚取了不少收益。没过多久,为谋取更大的利益,顾某开始拉自己的亲戚和老乡入伙,组建自己的家族式“跑分”团伙。

犯罪嫌疑人 顾某:主要是分三块的人员,一块是负责资料登记,还有一块是操作手负责转账,另外一块是负责安全安保。

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团伙每隔20多天就会换一个藏身地点。

今年2月,顾某等人来到了昆明市官渡区,以做消毒剂生意为幌子,以每月4万元的价格包下这家客栈作为新的“跑分”窝点。

以假意招聘等方式从不同渠道搜集银行卡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嫌疑团伙通过假意招聘等方式从不同的渠道搜集银行卡,而这些提供银行卡供犯罪团伙转账洗钱的人也被称为“卡农”,得到银行卡后,团伙中的操作手就负责24小时不停进行转账。仅半年的时间,这个团伙转账的金额就高达上亿元,整个团伙非法牟利达150余万元,其中顾某一人就获利90多万元。

犯罪嫌疑人 骆某:上夜班就是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8时,白班是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工作内容实际还是比较简单的,每天只是负责帮他们转账。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杨怡:操作手跟安保人员是发放具体的工资,操作手每天500元,安保人员是每天300元。

以“高薪”为诱饵

招募新“卡农”加入

所谓“卡农”就是提供银行卡的人,据警方介绍,一个卡农,可能只拿到几千块钱好处费或者提成,但从他的账户上走过的被害人钱款能高达百万。由于国家对“两卡”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每张银行卡一旦用于所谓“跑分”,一两次后就会被冻结,因此犯罪团伙需要不断招募新的“卡农”才能维持运转。

半年时间团伙招募“卡农”超过400人  

据嫌疑人交代,“卡农”一般都是通过熟人介绍,顾某按照“卡农”转账总金额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付给介绍人介绍费。顾某则从境外老板那边抽成千分之九到千分之十三。短短半年的时间,顾某团伙招募的“卡农”就多达400多人。因急需用钱,43岁的林某在熟人的介绍下成了“卡农”。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杨怡:“卡农”抽成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一,要看他实际的转账金额,比如说他转了300万元,可能就拿到1万多元。

在客栈待了3天后,林某的银行卡就被冻结,失去利用价值后,林某就离开了。林某的银行卡共转账71万元,林某获利2800元。

“断卡”力度加大 团伙只好圈养“卡农”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采取“圈养”的形式,将“卡农”集中在一起呢?这是因为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断卡”行动,实名登记的电话卡和银行卡一旦人卡分离,便很难顺利用于转账,于是犯罪分子只能采取圈养“卡农”这种“成本”更高的犯罪方式。为了招募更多“卡农”,犯罪分子除了以“高薪”为诱饵外,还会宣称这一行为不违法。

林某:当时我也是犹豫再三,不想干了,但是负责人说几十个人在干,他的朋友十几个人在干,干了好长时间都没事,我就跟他们一块去刷这个卡。

但事实恰恰相反,在顾某的团伙落网后,民警也循线找到了林某。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高文彬:一个“卡农”的名下有银行卡涉案了或者非法走账了,5年之内无法再开通新的银行卡。他的老卡都会被冻结,包括微信、支付宝也会被冻结。

警方介绍,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尚未构成犯罪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也明确了处罚措施,即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拘留等。

目前,顾某等29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全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00多名“卡农”也将面临相应的处罚。

警方提示,千万不要被所谓“高薪”诱惑,随意出租、出借、出售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电话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账号,以免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