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齐雷杰杜一方张玮华
(资料图)
本轮供暖季以来,河北省实施“煤改气”的部分农村地区,一度出现燃气企业惜供限供问题,影响群众正常取暖和做饭。引发关注后,有关部门加大保供力度,短供问题得到解决。尽管如此,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群众“用气荒”背后,存在着终端燃气企业平价气源不足、购销价格倒挂等难题。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长效机制,避免再次出现相关问题?
燃气短供问题其来有自
“煤改气”“煤改电”是解决冬季雾霾问题的重要举措。2016年起,河北省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实施气代煤、电代煤“双代”工程,至2021年10月底,全省累计完成清洁供暖改造超1296万户。其中,“煤改气”达1077万户,改造量约占全国一半,为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管理评估系统”分析结果,河北省2020年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可使采暖季PM2.5浓度同比降低3.7微克/立方米,实测浓度同比下降12微克/立方米,成效明显。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冬,河北就曾遭遇天然气短供问题,其部分原因是“煤改气”工程前期铺开较快,民生燃气合同未完全匹配。2018至2019年采暖季,一些区域平价气源不足、气价购销倒挂等问题才逐步显现。
2022年至2023年采暖季,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较为充足。“发改委在采暖季之前组织签订的天然气中长期合同量超出了各地预计需求,进入采暖季以来,实际消费量低于预期。”在1月13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但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燃公司”)保供的多个地区发生限购气量、夜间停气等问题。2023年1月,半月谈记者与河北十几个村庄的村民交流发现,采暖季之初,多地就出现燃气限购、夜间停气等问题,涉及范围广,影响人数多。
在定州市叮咛店镇,有村民表示,入冬后最冷的几天里,夜间多次断气,盖上两床被子睡觉仍感觉冷,只能买电热毯应急。孩子在家上网课,只能在床上裹被子,手冻得握不住笔。
在邯郸市永年区、鸡泽县、无极县等一些实现“煤改气”的地区,有群众表示,入冬后天然气不定时停供,影响日常取暖做饭,一些村民只好用空调或“小太阳”取暖。
据了解,发生停气问题的农村地区,燃气公司还曾对村民实行限购。
部分燃气企业持续经营有困难
中燃公司在河北有300多万户农村“煤改气”用户,覆盖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等多个地区,但工商业客户较少。2022年入冬以来,中燃公司保供的多个地区发生限购、夜间短供问题。
中燃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公司保供农村“煤改气”未盈利,多家项目公司现金流承受较大压力,存在资金链断裂隐患。
分析来看,导致企业陷入冬季保供困境的因素较为复杂,除了气价倒挂导致中燃公司2017至2022年保供河北农村“煤改气”产生亏损以外,工程补贴款遭拖欠也是一大原因。截至2022年12月8日,河北一些地方仍拖欠一定数额的工程建设补贴和取暖设备补贴款。
而且,合同内平价气源缺口大,使得企业只能购买高价气源保供。一些上游供气企业在中间环节加价收费,加剧农村“煤改气”倒挂问题。如果公司预付气款不及时或未按照上游公司要求高价预付气款,则面临限气、关阀停供问题。地方政府对燃气企业冬季保供价格倒挂补贴支持力度较小或拨付滞后,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有地方燃气公司负责人反映,燃气企业与上游气源单位签订合同时,规定供气方按照非取暖季和取暖季用量1:3的比例提供平价气源,超出部分按照市场价调节。但是部分燃气公司主要服务农村“煤改气”用户,群众非取暖季做饭用气量少,冬季取暖用气量大,合同内平价气源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企业只好到市场上购买高价气保供。“煤改气”用户实行政府定价,这时候,群众用气量越大,企业亏损就越多。
据调查,拥有较多工商业用户的燃气公司,其高价气源可以顺价,能实现盈利,经营状况相对较好。中燃公司及一些主要保供农村“煤改气”的地方燃气公司,则因气价倒挂问题面临经营压力。
有受访者表示,2017年河北推进“煤改气”时,中燃公司占据较大市场,与地方政府签订了较长时间的特许经营权协议。但中燃公司在河北没有主干输气管线,在一些地方不是“三桶油”的一级用户,其上游还有其他公司,这也给保供带来困难。在一些县域,中燃公司的“煤改气”用户规模大、占比高,企业陷入困境后,给地方政府带来压力。
理顺长效机制,保障行稳致远
“煤改气”是重要民生工程和环保工程,理应把好事办好。基层干部建议在国家层面完善气源气价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煤改气”需求充足、稳定、平价保供,防止再发生大范围限购、停气等问题。
加快推进工程补贴款清欠、气价倒挂补贴等工作,有利于缓解燃气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目前,河北部分地区已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工程补贴款拖欠问题,并出台燃气企业气价倒挂补贴政策,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扶持。
技术人员对输气管网进行安全维护刘满仓 摄
放眼长远,还需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上游气源单位、终端燃气企业等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冬季“煤改气”保供工作。上游气源单位在气源配置上应充分考虑农村“煤改气”用户的民生需求,在每年签订保供合同时实现“应保尽保”,确保这部分民生用气足额平价稳定供应。
同时,可在考核、税收、补贴、市场监管等方面完善政策,激励、督促上游气源单位积极优先满足农村“煤改气”需求。河北“煤改气”工程已运行多年,有关部门可综合评估各地区每年需求量,将平价气源足额精准落实到终端燃气企业。
编辑:徐宁赵娅维(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