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得了这个牌子真高兴。”2月2日上午,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官厂镇板张庄村,站在自家门口鲜红的“好公婆”牌子前,抱着孙子的张美园很高兴得合不拢嘴。像张美园一样,春节前夕,原阳县全县15万户群众门口都粘上了不同类型的“好人”牌子。

家门口挂上“好公婆”

为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原阳县创新实现典型选树的“五个转变”,在全县15万户群众中开展“户户有好人”选树活动,拓展了典型选树的范围,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有效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户户有好人”集中颁奖

由“特殊性”向“寻常性”转变。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系列“特殊人物”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不断拓展“户户有好人”选树的类别和领域,实施“16+N”选树模式,常设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儿女、好妯娌、好邻里、好乡贤、好党员、好团员、好支书、好学生、好教师、好人才、巾帼好标兵、创业好青年、群众组织好会长等16类身边好人,同时鼓励各村根据自身实际自由设置好木匠、好焊工、好村医等“N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称号,让每个农民群众都能找到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和价值感,找准目标、对标看齐,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让好人选树“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媳妇”牌子送到家门口

由“严格型”向“宽容型”转变。在“户户有好人”人物选树时,改变过去的各级部门严格把关的要求,不设门槛、简化条件,自己说好就可申报、群众说好就可参评。15万户群众以户为单位,本着宽容包容的原则,按照群众自主推荐、村民评议、村级组织审议、乡镇审核确定、县级集中选树的程序,自下而上、层层递进、全域覆盖开展好人评选活动。通过“有教无类、先挂后提”的选树模式,最大范围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最大可能厚植群众基础、增进群众认同,一大批有道德“气质”、有农民“底色”的身边好人、“草根”英雄被发掘和推荐出来,不少群众激动地说,“要不是‘户户有好人’评选,俺一辈子也没见过个荣誉!”

由“典型性”向“通俗性”转变。坚持眼睛向下、注重基层,建好建强村级基层选树组织,引导村两委联合“四会”组织、“五老”人员、乡贤长者等成立专门评选委员会,注重用“放大镜”看先进特质、用“显微镜”看事迹表现,不吹毛求疵、不以瑕掩瑜,把握主流表现、核心品格、关键特质,让群众推、群众评、群众夸,把选树典型的过程转化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次评选过程中,群众普遍反映“典型不再高大上,平凡也是好典型”。目前,全县15万户群众每一户都评选出了“原阳好人”,实现户、村、乡、县四级100%覆盖,形成“户户有好人、家家办好事、人人传递正能量”的生动局面,身边好人的事迹在乡邻间口口相传、家喻户晓,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劲吹大地。

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过去的评选活动,荣誉称号往往被分配,不敢公开,群众有意见,荣誉称号获得者精神上被动,怕别人说三道四,直接与群众形成了隔阂。“户户有好人”选树活动,以户为单位,把最亮的一面展示出来,是群众主动把自己家人推出来的,群众对自家的好人荣誉称号格外珍惜。有的群众前期对选树活动不理解,没有上报好人称号,后来看到多数群众都评上了好人,又主动找村干部要牌子;有的婆婆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给自己的媳妇要牌;有的媳妇儿既想让家里得挂个好婆婆,又想让挂个好公公,于是,村干部灵机一动决定授予“好公婆”称号;有的干脆挂上“好婆媳”称号,充分体现了群众的聪明才智。1月13日,《河南老太给儿媳发好媳妇荣誉牌》在抖音发布后,当日浏览量突破400万,冲上当日抖音热搜榜。

由“极少数”向“大多数”转变。着眼改变过去“少带多”“小拉大”“干部评、群众看、谁先进谁干”的局面,按照头两年“100%覆盖”、第三年“90%达标”、第四年“80%达标”进行顶层安排,通过由全覆盖到逐步收窄的路径,让大多数先进带极少数后进,避免“小马拉大车”的弊端。通过“家家申报、户户挂牌、村村观摩”的方式推进,让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推动形成以多带少、争先恐后地选树工作格局,让真善美占领主阵地、让正能量成为主旋律。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到村两委推荐自己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现在如果谁家没挂上牌、没评上好人,儿子媳妇都娶不到了!”“俺闺女在她婆家评上好媳妇,俺脸上也有光!”,好多群众认为“谁家没拿到牌,谁家就没好人啦,这个压力真大呀”,还有的群众认为“挂上了这个牌子,就好像被很多双眼睛盯着,一定得好好珍惜啊!”通过开展“户户有好人”评选活动,有力弘扬了一个个凡人善举、点滴善行,消除了一场场家庭矛盾、隐形纠纷,让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力。(通讯员 张新 马啸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关键词: 评选活动 农民群众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