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虚渊玄
上周四,22天19个板的ST大集(000564.SZ)终于进“小黑屋”了。
11月30日晚,ST大集发布公告称,因近期公司股价异动,自12月1日开市起停牌,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资料图片)
经东方财富数据统计,在10月26日-11月30日间,ST大集区间累计涨幅达164.04%。
是什么造就了ST大集的股价飙升?ST大集的业绩有望让其未来顺利摘帽吗?
面值退市前,ST大集“悬崖勒马”
10月10日,ST大集当日股价报收0.98元/股,之后的近20个交易日,其股价一直低于1元/股。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而就在面临强制退市前一周的10月26日,ST大集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9月13日收到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供销基金”)的《投资意向函》,并于2022年10月26日与意向战略投资者新供销基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日后的合作中以供销大集为合作平台,大力优化供应链、销售链、服务链,利用互联网、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手段,围绕当前百货购物中心业务、商超便利店业务、商贸地产业务、电商业务和供应链金融等主营业务开展深入合作。
这份关键时刻抛出的《协议》不仅让ST大集的股价回到了1元/股的安全线,也让ST大集搭上了11月初“供销社概念”的顺风车。
除了战投保壳之外,11月2日晚,ST大集控股股东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或其一致行动人长春海航投资有限公司抛出了5000万元至1亿元的增持计划,极大的增强了市场信心,让ST大集在强制退市的“鬼门关”前悬崖勒马。
多措并举,ST大集股价一路狂奔。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收盘,ST大集当日报收2.35元/股。11月22个交易日内实现158.24%的股价涨幅,换手率为61.61%。
21天19板的ST大集成为了11月A股的最大“黑马”。
财经无忌梳理发现,ST大集股价狂飙的背后,除了蹭上热门概念、战投保壳之外,散牛炒作迹象明显。
根据11月30日龙虎榜显示,ST大集当日买入前五均为券商营业部,榜一为光大证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榜2至榜5均为著名散牛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东环营业部。
不光是买入前五,ST大集11月交易卖出前五也基本被东方财富营业部包圆了。
这样的现象在另一供销社概念股,天鹅股份(603029.SH)的股价异动期间也曾发生,“拉萨天团”的入场,带来了一大批跟风买入的投资者,推高了天鹅股份当时的股价。
“黑马”外表下,是经营不善
经过近一个月的股价飙升,ST大集不仅保住了继续资本游戏的资格,更让很多投资者发出了“什么时候摘帽”的遐想。
不过,财经无忌认为, 对于ST大集来说,更为现实的,是应该考虑自身当前的经营状况。
面对股价异动,ST大集于11月28日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对于主营业务百货商贸的目前状况,ST大集也在公告中进行了披露:“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员工居家办公,西安地区百货门店、天津地区百货门店的密闭娱乐场所、重庆地区商贸地产物业存在临时停业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前身为西安民生百货商店的ST大集2003年与海航集团实施股权重组,后者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随后,2016年9月,西安民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2017年1月,公司名称变更为“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由“西安民生”变更为“供销大集”。
至此,供销大集成为海航集团属下重要业务板块。
不过,频繁的资产变更以及经营创新能力的欠缺,外加受到控股集团海航集团破产重组的负面影响,ST大集近几年的业绩逐年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ST大集的经营业绩就出现了严重的下滑:ST大集2018年实现营收163.5亿元,营收增速同比下降了41.16%;实现净利润7.573亿元,净利增速同比下降46.46%。
疫情对ST大集的线下业务的影响尤为明显。
2020-2021年,ST大集的营收分别为22.11亿元与16.70亿元,两年间的营收同比增速为-62.08%与-24.47%。
但是,面对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冲击,ST大集并未做出改变。
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间,线下商超业务为ST大集提供了超过75%以上的收入。
经营不善可以修复,但是缺乏自主性,影响更深。
作为海航旗下子公司,ST大集多次为其母公司进行担保,并因此收到了证监会《关注函》。
今年8月23日,ST大集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对公司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ST大集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拟对ST大集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ST大集时任董事、董事长杜小平等5人给予警告,合计罚款305万元。
对于ST大集涉嫌违法的事实,《告知书》指出,由于ST大集在海航集团制度内的“单体公司”性质,让其在财务资金管控方面缺乏独立性,其与相关关联方的资金往来、签署对外担保合同等,均在海航集团的组织及操控下完成,由此导致ST大集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事项。
《告知书》披露,2017-2020年间,ST大集通过各种方式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累计未披露关联担保额共计117亿元。
具体来看,2017年,ST大集以定期存单、房产等方式为控股股东海航商控融资提供担保,全年担保金额共44亿元,占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4.07%;2018年全年,ST大集担保金额共24亿元,占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7.54%;2019年全年,ST大集担保金额共45.78亿元,占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5.01%;2020年上半年,ST大集以定期存单、土地抵押为海南易生大集、新化新合作融资提供担保,涉及金额3.5亿元,占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15%。
业绩身陷囹圄,还要为控股公司提供大额担保,ST大集业绩起伏并不意外。
复盘后的ST大集,前路依旧不明朗
12月1日,ST大集宣布停牌自查,而对于复牌后ST大集的走向,外界观点不一。
根据ST大集半年报显示,ST大集旗下销售网络涵盖11家民生购物中心、77家超市门店。
其中“顺客隆”加盟门店600余家,同时还有酷铺商超连锁、中国集商贸物流地产及大集数科供应链金融,业态覆盖全国15个省、38个城市。
ST大集成立至今,在商超领域的广泛布局和深厚的经验确实能为其供销上游产品提供足够多的销售终端,但是否能立竿见影,还需从长计议。
对于供销社概念,东吴证券指出,“供销社热”反映我国流通环节存在巨大改造空间,未来To B流通领域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将会是国内商业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前景是广阔的,但前提是ST大集现有的销售网络与终端门店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线下商超业务中,布局在西安的民生购物中心算得上ST大集的王牌,而这张王牌,却逐渐拿不出手了。
线下门店消费遇冷,与各地点状多发的疫情有关,也与线上经济换挡提速有关,线上购物早已成为常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同比下0.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706亿元,同比下降0.8%,百货店、专卖店分别下8.4%、4.1%。
实体店线上化、直播带货日常化的今天,ST大集不是没有在改变。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超集好国内及跨境购商城、顺客隆线上平台、望海到家、民生百货线上商城等线上销售业务实现GMV(平台交易总额)1289万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23%。
线下业务杯水车薪,ST大集业务转型成效甚微。
ST大集此次“逢凶化吉”并一跃成为连板英雄,炒作保壳迹象明显。
未来,ST大集能否利用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借助战投扩大供销业务,缩减非盈利板块的比重,实现转型,值得关注。
不过从目前来看,由于ST大集的自身处境,想要在未来实现业绩扭转,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