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桂花闻名于世的湖北省咸宁市,依托境内丰富的山水及人文资源,走上了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之路。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宜居宜学宜养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悄然改变着当地居民的生活。
图为咸宁桂花博览馆。新华网 李征峥 摄
位于咸宁市区的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处四合院式的房子,这里是咸宁桂花博览馆。
(资料图片)
2010年建成开放的咸宁桂花博览馆,是国内首家以桂花为主题的博览馆。这里讲述着咸宁桂花的前世今生。
据介绍,咸宁市桂花栽培历史悠久,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桂花文化底蕴深厚。咸安桂花传说从天上来,当地老百姓常说桂花是“月里嫦娥播的种,山中仙女育的秧”。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
咸宁市中国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黎翠霞介绍,咸宁全市栽植桂花约15万亩,产花树有4600多万株,年釆鲜桂花约110万公斤。全国已知的200余个桂花品种,咸宁占93个。咸宁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桂有2500余株,全国数量最多。2000年,原国家林业局命名咸宁市咸安区为“中国桂花之乡”,这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
“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是咸宁最美的名片。咸宁桂花色黄,瓣大,肉厚,留香持久。每年九月到十月丹桂飘香季节,咸宁大街小巷、景区公园,空气中飘来甜甜的桂花香,沁人心脾。
图为咸宁市咸安区桂花源风景区。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咸宁市桂花种植面积、鲜花产量、鲜花质量、桂花品种数量等方面全国领先,“咸宁桂花”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1年1月初,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提出,把咸宁全域建成“中国桂花城”,让人们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提到咸宁就想到桂花。目前,咸宁正在高水平编制总体规划,将以桂花为城市名片,提升咸宁知名度、美誉度、辨识度。
但是,咸宁人的梦想并未局限于建设“中国桂花城”,他们还有更大的梦想,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全域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2018年7月4日,咸宁市召开公园城市建设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一个月后召开的咸宁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突出 “小巧、精致、灵秀”的城市特质,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咸宁公园城市建设全面启动。2022年6月召开的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成为湖北省级战略。
航拍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咸宁市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底气来自哪里?
咸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咸宁除了是中国桂花之乡外,还是中国茶叶之乡、楠竹之乡、温泉之乡。咸宁拥有128公里长江岸线,年均水资源总量超80亿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多次进入20强。咸宁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阮班全介绍,咸宁全市森林面积746.82万亩,林地面积877.4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1.05%,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近年来,咸宁还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等荣誉。这让咸宁提出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目标更有底气,愿望也更加迫切。
图为十六潭湿地公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关于“公园城市”四个字,咸宁市长杨军给出了这样的解读:公园城市,“公”代表公共,强调公共交往功能;“园”代表生态,强调生态系统;“城”代表生活,强调人居与生活;“市”代表生产,强调产业经济活动。咸宁市将突出“自然生态”这一特色,统筹考虑公园城市的产业形态、城市形态、文化形态、治理形态,充分体现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咸宁。
据介绍,“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咸宁市先后建成潜山森林公园、青龙山公园、淦河公园带、十六潭公园等综合性公园,以及学子园、长安园、拓荒园等54处街头公园。截至目前,咸宁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42%、15.1平方米。
流经咸宁城区的淦河全长76.6公里,经斧头湖汇入长江,是咸宁人的“母亲河”。2018年前,咸宁城区生活污水直排淦河,加剧了淦河水体污染。2018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咸宁城区每天1.1万吨生活污水直排淦河。
为给淦河“疗伤”,近年来咸宁市投入资金超29亿元,系统推进淦河及其支流治理,改变了昔日“黑水沟”面貌。贯穿咸宁市全境的这条河流更加有了母亲河的温度,同时也赋予这座城市更多秀气、灵气。2021年,湖北省发布《关于碧水保卫战“示范建设行动”遴选成果名单的通报》,淦河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示范名单”。
图为流经咸宁城区的淦河。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在咸宁市中心,有一个十六潭公园。公园面积约1229亩,其中水面面积约266亩,是城市“绿心”所在地,也是咸宁最大的以休闲游憩为主的城市综合公园。
由于多年未清淤,十六潭公园底泥呈现黑臭状态,水体浑浊,整体水色偏黄绿。为回应群众诉求、提升公园整体环境,2022年6月,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对公园实施水环境治理,公园水体透明度由原先的仅20厘米,提高到1.5米以上。市民茶余饭后健身遛弯、休闲娱乐的体验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淦河及其支流治理、十六潭公园清淤只是咸宁市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一个缩影。利用好城市小微空间,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见缝插绿,咸宁市中心的一些杂树林、臭水沟变成了“口袋公园”。咸宁市城管执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新建5至10处小游园、“口袋公园”,“十四五”期间,咸宁中心城区各类公园将达到1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有望达到15.4平方米。
图为嘉鱼县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江振辉介绍,“标准引领”是咸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最大特色。2018年年底,咸宁市启动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从生态等六个领域进行探索研究。2019年10月,由咸宁市牵头制定的湖北省地方标准《公园城市建设指南》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省级标准。2022年4月,咸宁市正式启动《公园城市建设指南》上升国家标准工作。
按照咸宁市编制的《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专项规划》,咸宁全域将作为一个大公园进行规划、建设,到2025年,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年初,咸宁市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场券”,城市颜值不停刷新,市民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大美咸宁的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将得到更好满足。(肖进安、张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