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6月9日,比亚迪股价开盘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离万亿仅一步之遥。消息面上,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CGTN主持人采访时透露,比亚迪将会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产品。
针对此事,《电动势》向特斯拉相关人士进行了咨询,对方称“我们没有听到这个信息”。截至发稿前,CGTN 主持人蒉莺春已将昨日发布的比亚迪采访视频删除。
去年8月份,市场就有消息传出,比亚迪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向特斯拉交付刀片电池。在业界看来,尽管特斯拉方面没有实锤,比亚迪首次正式评论合作的可能,很大程度属意料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廉玉波的表述中,比亚迪尊重特斯拉,与马斯克也是好朋友。然而早在2013年,特斯拉与比亚迪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就曾隔空叫板,相互看不上眼。
在业内看来,现在“昔日敌人”能修好成为朋友,绕不开一个利字。不愁卖的特斯拉,最大阻碍在于产能,因此亟需优质的动力电池供应来保持高增长;对比亚迪而言,力求在动力电池领域分一杯羹,扩大朋友圈可以增加旗下弗迪电池的出货量,也为将来上市做准备。
比亚迪向特斯拉抛橄榄枝,宁德时代股价受伤。6月9日,宁德时代没有延续昨日的强势反弹,大幅低开最终收跌6.23%,市值回落至1.01万亿。
反观风头正盛的比亚迪,销量一路高歌,市值连日攀升,如今已经坐上了“全球第三大车企”的宝座,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但在繁荣背后,比亚迪存在增收不增利,智能化欠缺的软肋;在其频频冲击的高端市场上能否站稳脚跟,也有待观察。
从互怼到成为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要永远的利益。比亚迪和特斯拉生动的演绎了这句老话。
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涉足汽车行业;半年之后,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诞生。
在进入汽车行业,比亚迪选择“逆向研发”,在丰田花冠基础上很快推出了F3、F0等车型,而特斯拉则还在艰难自研自产Roadster和Model S的路上。
2008年,两家公司分别推出各自的新能源量产车,特斯拉发布的是两门运动型跑车Roadster,比亚迪则发售了量产插电混动汽车F3DM。
2013年,比亚迪发布首款王朝系列插混轿车“秦”冲击销量,当时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年6月,王传福表示:“如果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可以分分钟造出特斯拉。”
这句话传到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耳中,他公开嘲讽反问,“你见过比亚迪的车么?我觉得从产品层面他就是不够好。”
尽管被马斯克“瞧不上”,但随着市场接受度提高,新能源车很快迎来拐点。2014年,比亚迪“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售出14747辆,成为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2014年2月18日,上证报对王传福专访,他不忘“回怼”马斯克,称特斯拉简单说只是富人的玩具,只适合小众人群,而比亚迪则定位不一样,更加大众化。
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达5.8万辆、销售收入193亿,占汽车业务营收的48%,首次接近燃油车。
2016年起,比亚迪进一步丰富了王朝系列车型,开始连续三年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然而,比亚迪老大的宝座没坐很久。经过3年的追逐之后,2019年10月,美国数据专家凯文·鲁克(Kevin Rooke)统计发现,特斯拉成功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
从路线上来看,特斯拉走的是纯电动路线,从高端车型切入,并逐渐往中端车型发力。比亚迪走的是纯电动+插混的路线,从中低端车型起步,逐步往高端车型发力。
由于之前卖了太多低端车型,比亚迪在很多人心目中被贴上了廉价、低端的标签,这在后续或多或少影响了其销量。
2020年7月份,比亚迪号称“全球超安全智能新能源旗舰轿车”汉系列正式上市,被视为阻击特斯拉的一张“王牌”。时任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长江发微博,“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轮到我们出牌了。”
不过2020年全年下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18.97万辆,同比下降了17.35%,销量连续两年下滑后与特斯拉差距进一步拉大。
2020年3月,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刀片发布。由于安全、强度、续航及寿命等各方面的性能升级,刀片电池一经问世,就被认为是主打三元锂电池的宁德时代最大对手。
比亚迪也加速产品上车,2021年4月,比亚迪全系纯电车型均搭载刀片电池。同时,官方宣布将向外部客户供应。
在整个汽车行业零部件短缺、电池产能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特斯拉和刀片电池合作的消息频频传出。据相关爆料称,特斯拉搭载刀片电池的首款车型是Model Y,并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供应。彼时,比亚迪和特斯拉方均否认了上述消息。
这次,虽然比亚迪不算正式的“官宣”,且特斯拉未证实,但业内预计双方具有合作基础,牵手是大概率事件。
与“宁王”争抢风头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动力电池业务的电动车企,比亚迪能够在电池业务上与特斯拉这个对手合作,显然有着无法拒绝的利益诱惑。
目前,特斯拉全球已有的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其中,松下和LG新能源主要提供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则多由国内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供给。
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有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转向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尤其是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
同时,特斯拉是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2030年公司产能目标为2000万辆,较2021年93.61万辆销量有着超20倍的增长空间,将带来巨大的电池需求量。
眼下,特斯拉有意对上海超级工厂进一步扩产。上海超级工厂去年交付量达到48万辆,扩产后有望进一步增加至100万辆。
而且通常来说,新能源车企在同类电池供应中一般会选择多家企业,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弱化供应商话语权。如果比亚迪加入,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的电池供应商,由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两家增加至三家,供应更加平衡。
对比亚迪而言,弗迪电池打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能够帮助其快速提升出货量,跻身第一梯队。电池供应商向来把傍身新能源车销售大户作为目标,松下、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都是因为首先拿到了特斯拉较大额度订单,才得以脱颖而出。
据悉,自刀片电池发布以来,目前已经开发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丰田汽车、福特、一汽红旗、中通客车、长安等客户。媒体曾报道,蔚来正在跟比亚迪深度接触,大众汽车高管也跟比亚迪电池团队开过视频会议。
虽然比亚迪一直在为扩大其动力电池外供业务而努力,但成效似乎不大。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库》,2022年Q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94.16GWh,同比增长108%,其中比亚迪装机量为9.99GWh,排在宁德时代、LG和松下之后,排名第四,且装机量大概只有宁德时代的三分之一。
获得特斯拉的份额后,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追赶竞争对手是一个方面,为弗迪电池上市铺路是另外一个方面。
按照王传福此前提出的目标,比亚迪计划在2022年年底前将旗下电池业务拆分独立上市,以筹集资金进行发展。不过,符合上市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不能依赖单一大客户比亚迪,因此增加外供符合独立上市的指标,也成为诉求之一。
两强联手,最受伤的莫过于动力电池“大哥”宁德时代。
6月8日晚间,宁德时代回应“公司2022年半年报可能会确认一季度发生十多亿期货投资损失,导致二季度业绩非常差”的传言,表示公司的套保业务以现货为基础,期货端的浮动损益有相应的现货予以对冲,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传言被澄清,并未能阻挡住“宁王”股价的震荡。6月9日,宁德时代阴跌6.23%,为近一个月内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近800亿。好不容易收复的万亿市值关口,又岌岌可危。
市场分析认为,宁德时代股价大幅下杀,或与同为新能源电池供应大户的比亚迪脱不了干系。
显然,比亚迪入场向特斯拉供货,有望从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分得不小的市场份额,对宁德时代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有观点指出,因为比亚迪的加入,宁德时代在特斯拉的议价空间将被压缩。广发证券研报则称,比亚迪确认向特斯拉供货影响宁德时代地位。
二级市场上,比亚迪近期关注度高涨,股价在5月9日至今的一个月里上涨了33%,市值由6774亿元飙升至9386亿元,大有和宁德时代争夺“深市最大市值公司”头衔之势。
比亚迪“软肋”明显
雷达财经注意到,市值飙涨背后,围绕比亚迪的利好不断,对股价的提振作用明显。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5月,公司分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11.81万辆、11.49万辆,同比增长270%、250%。相比之下,5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6.0万辆,同比增长91.2%,比亚迪增速远高于大盘。
这也是比亚迪连续第三个月实现月产销数据突破10万辆。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0.73万辆,同比增长348.11%,也高于大盘119.5%的增速。
除了销量数量亮眼,近期各地出台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也给比亚迪的行情“添了一把火”。
不过,看似无敌的比亚迪,也有明显软肋。首先,批评者们通常关注的一个点,就是公司多年来“增收不增利”。
据财报,一季度比亚迪营业总收入达到668.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8亿元。
相比新势力蔚来、理想20%的毛利率,特斯拉30%的毛利润率,比亚迪一季度12.4%的毛利率和1.36%净利率,显示其盈利能力并不突出,公司目前的静态市盈率已达308倍,被不少投资者认为市值虚高。
其次,过去比亚迪的车型主战场在10-30万元区间,但有媒体统计,2021年1-7月,比亚迪的平均单车售价为15.18万元,仍处在低端位置。目前,比亚迪在汉、唐,以及最新的海豹车型加持下,全面布局高端市场。
不过,在30万元以上的价位上,比亚迪的主力车型较少。5月中旬发布的腾势D9,预售价格区间为33.5万元-46万元;明年上市的硬派越野车,价格区间预计将在80-150万元。到时比亚迪的“高端梦”能否实现,仍有待时间来检验。
最后,比亚迪被诟病的一点是智能化方面的欠缺。面对智能化趋势,造车新势力早就强调全栈自研,而不是依赖第三方系统的时候,比亚迪仍在向外采购智能化解决方案。
今年3月份,比亚迪宣布和英伟达达成合作,计划从2023年上半年起,在其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实现车辆智能驾驶和智能泊车。
王传福最近表示,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公司高度关注智能化发展。然而,这落下的课能否补得上,也是一个问题。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