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就赚到20万,妥妥的人生赢家,却在股市中赔掉一半,又跨行创业赔掉另一半,随后干回本行,一边打工一边积累资源二次创业,最终大获成功,二十年时间全国开出5000多家“百果园”门店,如今冲刺IPO。

这就是江西老表余惠勇南下闯荡深圳的故事!如果就此打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励志典型。只是现实往往不会如此完美,百果园一波三折,如今已是第三次叩门资本市场,并仍面临不少挑战。

5月2日,百果园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引来不少网友围观,大多印象就一个字:贵!但受到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公司却并不怎么赚钱,2021年其营收过百亿,但毛利率仅11%,净利润为2.35亿元,2020年88亿营收净利润更只有4600万元。

该公司经过了多轮融资,融资估值超100亿,多次变更拟上市地点。

第一次创业就“血本无归”

5月2日,港交所挂出了百果园的招股说明书。

这家全国最大的水果连锁企业正第三次冲击IPO,前两次均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一波三折背后,隐藏着一个昔日大A“韭菜”奋力逆袭的励志故事。

百果园由“江西老表”余惠勇一手创办。余惠勇1968年出生于江西德兴一个普通家庭,1991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农业蔬菜专业,之后被分配到江西农科院,从事食用菌的研究与开发,端上了世人眼中的“铁饭碗”。科班出身的余惠勇,仅用一年时间,就让这个濒临倒闭的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济效益翻了5倍,余惠勇也因此赚到了20万元。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20万,余惠勇妥妥算得上人生赢家。

彼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方谈话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社会掀起一股下海经商浪潮,浪潮汹涌之下余惠勇也放弃了“铁饭碗”,带着全部身家20万南下深圳闯荡。

那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刚开业两年,整个城市沉浸在全民炒股论股的氛围中。余惠勇看到大家都赚钱了,被周围人狂热的激情感染,禁不住诱惑将20万元倾囊投入股市。然而没多久,整个股市由高歌猛进转变为节节败退,从1993年3月起,股市一蹶不振。余惠勇的20万元只剩下了一半,眼看无望,他忍痛割肉远离股市。

炒股暴富的幻想破灭后,余惠勇用剩下的一半资金干起了运输,结果竟血本无归,赔光家底的他选择回农科院继续上班。但见过外面世界的精彩,余惠勇已经不再适应家乡循规蹈矩的生活。一年后,余惠勇再次回到深圳,兜里只剩400元的他,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出路。余惠勇进入一家生鲜企业,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超凡能力,从基层销售员一路干到营销部经理。之后,余惠勇跳槽到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在这里发现了水果连锁店隐藏的商机。

就这样,余惠勇再度开启创业之旅,从自己熟悉的水果批发入手。2001年,余惠勇拿出全部家当创办了百果园。第二年,百果园开出第一家水果连锁店,也是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新店开业当天营业额高达19000元,月销售额高达41万元,创造了深圳水果营销店的纪录。

从此百果园一发不可收拾,到了2015年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吸引到了资本的关注,首轮融资获得天图资本的2个亿。随后公司又进行了多轮融资,不乏深创投、前海母基金、越秀产投这些大湾区的知名投资机构。

招股书显示,目前余惠勇、徐艳林夫妇及员工持股平台为百果园的控股股东,其中余惠勇及徐艳林直接、间接持股超35%,为百果园最大股东,而投资方共计持股约43.5%。

疯狂扩店5300家

在资本助力下,百果园疯狂开店。招股书显示,2019年公司门店数达到4307家,2020年尽管疫情肆虐公司门店仍增长至4757家,2021年底再增加至5249家。

而截至招股书定稿最后日期,公司最新线下门店共有5351家,其中5336间为加盟门店,仅15间为自营门店,遍布全国22个省市超过130个城市。按2021年水果零售额计,百果园为中国水果零售行业第一大公司,但也只占1%的市场份额。

但这么多门店,这么迅猛的扩店势头,公司却并不怎么赚钱,盈利能力可以说非常脆弱。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2021年三个财年,百果园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9.76亿、88.54亿和102.8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48亿、0.46亿和2.26亿元。显然公司营收落到净利润上很少,且净利润高度波动,门店数和营收的增长无法保证有利润。

从招股书看,主要原因一是毛利率比较低;二是门店扩张的边际效益递减。

百果园的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销售,其他包括特许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会员收入等。以2021年数据看,百果园营收高达102.89亿元,但销售成本超91亿元,毛利率仅11.2%,平均单店净利润仅4万元出头,净利润率仅仅2%,还赶不上定期存款利率。

此外,在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百果园陷入了与海底捞类似的困境:一二线市场渐趋饱和,想要进入三四线城市继续拓展,受到消费力制约,大多下沉市场新增门店盈利能力受到考验。

2019年到2021年,百果园平均每家店铺贡献营收分别为208.41万元、186.12万元和196.03万元。这三年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6.8%、35.4%及33.8%,稳步下降,原因就是门店下沉扩张。但就收入贡献而言,一线城市门店分别占同期总门店收入的49%、47.9%及45.7%。

2017年余惠勇还曾定下万店目标,提出了“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不过,在疫情影响之下并没有实现,但现在来看也未必是坏事。目前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进入包括水果在内的生鲜赛道,生存空间极度拥挤。仅2020年一年,滴滴、美团、拼多多、苏宁等企业先后发布自己的生鲜平台品牌,阿里、京东、腾讯等则通过投资的形式加入战局,一时间这条赛道里挤满了竞争对手。

不得不说,百果园毕竟门店数量庞大,不愧是开在家门口的水果店,知名度还是蛮高的,槽点自然也不少。其招股书一发,立马引来网络一片围观,网友吐槽最多的,是其水果的价格贵。

有网友称,“全靠加盟赚钱,昂贵的进价”“太贵了”“太贵了,吃不起”。

除了吐槽价格,也有不少网友投诉果品质量问题、不退款和会员卡不值等问题。比如有网友买到发霉的椰子、长毛的草莓等,有的申请退款却遭遇封号,还有的稀里糊涂花99元办会员发现并非储值卡。

加盟模式为主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百果园的官网看到,公司提供了A、B两种方案,A方案中开设一个加盟店的总投资额为27.7万–29.7万元,B方案则为8.5万元,其中省去了6.2万元的招牌设备费、3万元信息设备费以及10万-12万元的装修预估款。

先看百果园加盟模式A(加盟商全额投资),加盟费3万元,店面(面积50-100㎡)租金按实际情况计算,店内冰柜、货架、展柜等硬件设施投资约8万元,设计装修等需8-15万元,首批进货约3万元,投资合计28-35万元。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了。

再看百果园加盟模式B(投资分摊),总体花费与模式A相差无几,但因为百果园提供合计17-22万元,加盟商投资合计10-15万元,与模式A相比前期投入大幅减少。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店面开张后,加盟商还要“打工还债”。在模式B下,百果园总部会进行抽点,每个月总部以毛利额为基础,进行递增式的抽点。

招股书披露的毛利来看,加盟费成为公司卖货之外的第二大盈利来源。

2019年至2021年,“特许权使用费”分别为1.71亿元、1.31亿元和1.6亿元。需要指出的是,这笔费用没有成本,因此毛利率是100%,全部进入利润环节。卖货给加盟店,因为毛利率低,上百亿的销售毛利也就是大几个亿。相较而言,从盈利能力来讲“特许权使用费”无疑是一本万利的。

除了“特许权使用费”,公司还可以通过贷款给加盟商再赚一道钱,获得不菲的利息收入。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底,公司向加盟商和第三方提供贷款的余额分别共计8000万元、1.39亿元和1.85亿元,呈逐年提升状态。截至同日,根据公司与区域代理及供应商的保理安排,融资未偿还金额分别为2.62亿元、2.52亿元及2.38亿元。

然而加盟商也不傻,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公司一边继续扩店,但另一边加盟商关店的数量和比例上升的速度更快。2019至2021年,百果园分别关店166家、249家、379家,分别占到新增门店数的17.86%、35.8%和43.8%。也就是说,过去三年百果园每新开100家店,就有约18家、36家和44家加盟商选择关店。

多轮融资

上市之路坎坷

百果园疯狂扩店,一而再再而三冲击上市,给投资人寻求退出渠道无疑是重要考量。但百果园上市道路却并不顺利,上市地点一再变动。最初,百果园选择的上市地是纽交所,随后更换到港交所,2021年又选择了深交所创业板,2022年最终还是回到了港交所。

具体时间线看,百果园曾于2020年6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同年11月,百果园又与民生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深圳创业板IPO,并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但再无后续。今年3月14日,证监会官方网站显示,中国证监会已接收百果园递交的材料,并已于3月30日完成受理通知,直到5月2日港交所挂出招股书申报稿。

根据招股书,百果园最后一笔股权交易为2021年10月,晨光股权以每股8元的价格从才金涛购买了206.25万股股份,对价1650万元。

而2020年10月至今,百果园总股本为15亿股。这也就意味着,百果园最后一次股权交易时的估值为120亿元,对应2021年的净利润市盈率达到了53倍。

再往前看,2018年4月进入的招商基金、深创投、红土股权等机构也买在了90亿左右的估值位置,对应2021年净利润市盈率也接近40倍。

关键词: 特许权使用费 盈利能力 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