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28日,我们组织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专程到浙江横店影视城与《问天》剧组演职员进行交流、座谈,从中我们了解到:《问天》剧组克服了时间跨度大、专业领域多、人物把握难、拍摄难度大、协调难度大等多方面的难点,以电视艺术形式再现中国人的航天梦。《问天》在央视播出之后,获得了各方好评。我们认为,《问天》电视剧的成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体现重大题材
该剧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工程、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发展历程为背景,以1996年中国航天长三乙发射爆炸、卫星返回失利等事件为起点,成功塑造了方啸天、林泽、江遥、顾南、杨哲等青年科学家以及李地丰、钟旭、顾年、耿军等老一辈航天专家形象,讲述了三代航天人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跨度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的故事。该剧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航天的所有领域,是一部大题材、大立意、大制作的主旋律电视剧。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影视剧,《问天》充分体现了重在传承和弘扬中国航天精神,贵在讲好和传播中国航天故事,为中国航天发展行稳致远加油助力。这不仅是建设航天强国的时代主题,更是提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动力源泉。
二、彰显三大价值
一是研究价值。《问天》这部电视剧是我国首部现代航天题材作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剧情真实化,再现了一代代航天人的追梦场景。该剧跨越当代、现代和未来航天三大阶段,同时促进了该剧艺术创作表现力与精准度的高度统一。可以说,在航天领域影视作品中,电视剧《问天》成功开辟了新的天地,为今后类似重大题材主旋律优秀影视创作提供了新样本,也为今后航天题材的影视拍摄提供了借鉴与研究价值。
二是导向价值。《问天》将写实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了神舟载人飞船上天、北斗卫星成功进入工作轨道、嫦娥四号顺利登月到北斗全球组网、建设中国空间站和深空探测的全过程。其中既有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还有复杂的情感纠葛;即反映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又塑造了一群年轻有为、百折不挠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生动群像,同时也折射出了老一辈航天领域科学家以及主要领导的家国情怀、正气昂扬,具有鲜明的导向价值。
三是审美价值。《问天》反映飞天梦、展示强国梦、辉映中国梦。《问天》再现了中国擘画航天蓝图、勇攀航天高峰的历程,为航天精神作了全面的诠释,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航天英雄人物,用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为全国观众展现丰富多彩的航空人艺术形象。作为首部现代航天题材作品,《问天》不仅在全景式展现中国航天事业的风采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审美价值,就其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性比较参照中所蕴含的审美现代性而言,它还具有超越题材本身的丰富意义和深刻内涵。这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实现两个统一
第一,写实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问天》电视剧选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能够强化国民对于历史的集体记忆。《问天》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其真实地再现了航天发展的进程,展示出航天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并以鲜明的艺术之美触动了观众审美情缘。这是由于真实性不仅是艺术美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观赏电视剧最基本的要求。《问天》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对整个行业都具有示范意义。
第二,创新性与典型性高度统一。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电视剧《问天》探索形成了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的多部门、多地区和多机构“协同式”联动合作创新模式。文艺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常变常新。《问天》在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中,凸显其典型人物,从而充分体现出创新性与典型性的高度统一。《问天》无论是题材角度的创新还是人物设定的创新,还有叙事方式的创新,都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陶建群,系资深媒体评论员;本文为作者参加《问天》电视剧研讨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