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孤城
创始人去世后,杉杉股份经历一波短暂的家族“内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风波暂息,这家横跨新能源、新材料、光学显示的浙商龙头又发起新的百亿逆势加仓。
01
豪赌
9月27日,杉杉股份一天内连发两份公告。
一是以14亿元的收购LG化学的SP(OLED偏光片)资产,从LCD偏光片延伸到LCD+OLED偏光片;二是,以不超过12.8亿欧元在芬兰投资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两笔投资共计超过113亿元。
目前,杉杉偏光片世界第一,负极材料行业第二,电解液国内前五,在锂电和面板显示材料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如今,面板产业步入周期底部,锂电池材料随着价格下跌,企业业绩普遍下滑,杉杉所在的两大产业都处在景气度低迷之中。
今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 94.68亿元,同比下降12.11% ;利润下滑幅度更大,同期归母净利润 10.13亿元,同比下降达到39.01%。盈利能力缩水严重,毛利率从上一年的24.03%下降到18%左右。
选择在此时加码豪赌,年仅32岁的继承人郑驹,传承了他父亲郑永刚身上的果敢和勇气。
和自己辉煌的过去挥手告别,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远见。
这种难得的品质,在浙商代表、杉杉创始人郑永刚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在1996年,杉杉股份就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然而,正当杉杉在服装业风生水起,公司正处鼎盛时期之时,他却语出惊人:做服装的杉杉“快死了”。
一年之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此同时,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凭借DTC(直面消费者)的模式迅速崛起。郑永刚断言,杉杉必须要转型,但快时尚这条路,杉杉走不通。
就在这一年,郑永刚“强行”带领杉杉向科技产业转型,他四处寻找心仪的投资项目。直到1999年,杉杉开始向承担”国家863课题”的鞍山热能研究所砸下3.8亿元,正式挺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
但当时,锂电仍处于黑暗中的摸索阶段,行业春天要到八年之后。郑永刚笑称:“10个人里面有11个认为我疯了。”
商场钟爱偏执狂,八年时间里,他用服装反哺锂电,最终,郑永刚赌对了。2004年,杉杉打破日本垄断,中间相炭微球产品替代进口,至今稳居人造石墨负极全球第一。
此后,杉杉还打入苹果锂电池供应链。2013年,锂电池材料的收入首度超过服装,成为公司业绩主力军。
就当外界认为杉杉科技产业布局已经完备时,郑永刚先是联手巴斯夫进军锂电整机材料;再是斥资11亿美元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迈入面板显示材料领域。
至此,杉杉形成了偏光片+锂电材料的双主业格局,他说:“偏光片是我最后一战。”
在新能源汽车和面板火爆的2021年,杉杉大获成功。仅2021-2022年两年时间,就赚取了超60亿的净利润,比过去29年的总和还要多。
如今,创始人虽然溘然长逝,但杉杉豪赌还在进行。
02
跨界
聚焦科技实业,“其他事情都要让路。”
一边剥离服装及其他业务,一边加码锂电、新材料,过去20年,杉杉的发展就围绕这一个主基调。
2018年开始,杉杉逐渐剥离非主业。先是分拆杉杉品牌(01749.HK)在香港上市,此后又将杉杉品牌48.1%股权转让,不再并表。
此后,又以29亿元将杉杉奥特莱斯卖给唯品会。最后,杉杉彻底出售服装品牌和类金融业务部分股权,二者分别于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起不再纳入上市公司。
此前,郑永刚还称自己要做一名金融家,杉杉在金融领域也是风生水起。2021年开始,杉杉清仓宁波银行,获得了共计超60亿的回报。
而这些收益,都被投在了科技产业。正如他所强调的,“站在山坡永远无法击败山顶上的敌人。”当前,杉杉在各细分领域继续夯实领先地位。
根据最新公告,杉杉计划以14.07亿元收购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韩国及越南的SP业务(OLED偏光片)资产。这样一来,杉杉可以横跨LCD和OLED,切入下一代显示技术材领域。
2022年,杉杉在该领域占据全球29%的市场份额,而在时下流行的OLED偏光片市场,LG化学占40%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二。接手其相关业务,无疑进一步提升杉杉的龙头地位。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杉杉的野心更大。目前,杉杉不仅涉足负极、正极材料,还入局了电解液,横跨三大锂电材料。
2022年,杉杉仅次于贝特瑞,是世界第二大负极材料生产商。但其人造石墨出货量,多年蝉联全球第一。
根据规划,杉杉预计砸下12.8亿欧元(98亿元),分两期在芬兰投资10万吨/年产能的负极材料基地。
这是杉杉首次出海,也是国内第二家前往欧洲建厂的负极材料厂商。此前,璞泰来公告,将在瑞典投资不超过157亿瑞典克朗建设研发基地。
当前,杉杉已经布局了约70万吨石墨类负极材料的产能,涵盖了内蒙古10万吨(已投产)、四川20万吨、云南30万吨三大基地;以及宁波4万吨硅基负极产能基地,其中一期产能建设中,预计2024年初投产。
芬兰基地投产后,杉杉将继续加大其在全球负极材料领域的强势地位,同时也能辐射欧洲这一新能源迅猛发展的市场。
03
逆行
杉杉的百亿狂奔,遭遇行业的下行周期。
进入2023年,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全线下跌,曾经的“有锂走天下”变成沉重的负担。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暴跌67%至 17万元/吨,负极材料随行就市,低端人造石墨大跌42%,高端人造石墨也有16%的下滑。
由于前期众多资本纷纷杀入,而如今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锂电池遭遇产能过剩,负极材料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尤其是中低端负极材料几乎跌倒了成本线,行业利润已逐渐压至极限。
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尚太科技、中科电气五家A股负极公司,在上半年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中科电气更是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1.25亿元。
尚太科技直接指出,行业“低价竞争”还会维持,整个负极材料行业将面临有史以来周期最为漫长、竞争最为激烈的调整期,企业均面临较大的“降本增效”压力。中科电气也认为:“降本增效已成为行业的主基调。”
而就在需要修炼内功的同时,杉杉选择大手笔加码。不过,此次选择的地点位于欧洲。放眼全球,欧洲是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最大、行动也最为激进的地区之一。
此前,欧洲已正式批准2035年禁售燃油。业内预测,2025年,欧盟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到550GWh,2030年将升至1000GWh。远景动力负责人就曾提到,“到2025年,预计海外市场大约还有400GWh的产能缺口。”
目前,全球锂电池产能出现了从中国到欧洲的大转移,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能源等企业都纷纷在欧洲建厂,且获得了大众、宝马等车企的“定点”采购大单。因此,此时布局欧洲,跟随下游客户切入更有潜力的市场,是一步明智之举。
在负极材料领域,由于起步早,杉杉拥有先发的技术优势。自研高能量密度、低膨胀、液相快充包覆、硅负极前驱体合成等技术。消费类快充实现了5C快充的出货,6C产品还在验证中;动力类快充产品实现4C产品的批量供应。
目前,根据原材料不同,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石墨类和硅基类,而石墨类主要分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其中,人造石墨是绝对主流。
在材料成本方面,石墨化加工成本占据50%以上,因此自建石墨化已成为业内趋势,杉杉积极布局一体化基地,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而公司已经拥有的规模化优势,也将摊薄制造成本。
当前,石墨负极克容量接近极限值,硅基负极成为新方向。杉杉的硅基负极已在消费电子和动力市场;硬碳负极在极在锂电、钠电和半固态电池领域均有应用。
技术领先,成本优势,叠加攻克新技术,这些都是杉杉逆行的底气。
与此同时,杉杉在面板显示材料的“豪赌”,也是基于全球面板产能全球转移的布局。由于三星、LG、JDI和台厂友达光电等厂商已经退出或明确表示关闭LCD产线,京东方、华星光电、HKC(惠科)三家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70%,中国在LCD领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跟随面板产能转移,上游偏光片、玻璃基板等也在向中国大陆集中。2020年,偏光片行业主要由LG 化学、住友化学和日东电工等日韩企业主导,而如今由于外资的退出,杉杉成为绝对头名。
面板产业经历2021年的爆炸式增长后,如今进入周期底部,企业业绩大幅下滑。但也需要看到两个积极的因素,一是传统LCD行业大尺寸化的趋势愈发明显,2023 年 5 月,行业出货尺寸首次超过了 50寸 ,创历史最高记录。有的研究指出,市场对更大尺寸的追求不可逆转。
需求加速,导致面板内不同尺寸的价格分化,大尺寸实现快速反弹。
而杉杉正是业内超宽幅领域的领导者,是首家使用超宽幅生产线的公司。相比来看,幅宽与裁切效率正相关,也能进一步降低内部成本。杉杉也将受益于大尺寸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公司此次收购的是LG化学的OLED偏光片资产。OLED被看做下一代显示技术。尤其是在苹果的带动下,PC、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业掀起了替代LCD的风潮。
Omdia指出手机显示屏中的OLED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0%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42%;其预计到2030年,用于移动PC的OLED复合年增长率达34%。
显然,相比LCD,OLED是一片更广阔的蓝海。此时入局,正当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