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资料图)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过去几年,食品细分领域曾掀起一股上市热潮。其中被誉为“包子第一股”的巴比食品,自2020年上市后就备受关注。但当前股价与今年的高点相比,跌幅将近腰斩。

巴比食品在今年开端依旧延续了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发展状态,也不怪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要用脚投票了。

究其原因,或是由于巴比食品的经营短板逐渐暴露。首先是90%的营收都依赖华东地区实现,企业区域经营失衡状况明显。其次是巴比食品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过往利润提升依赖外部投资收入,风险性较大。最后则是近两年巴比食品的全国化策略推进得并不顺利,万店加盟目标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营收增速放缓,造血能力不足

在2021年,巴比食品亮眼的营收成绩背后,最大功臣恐怕是东鹏特饮了。东鹏饮料在2021年上市后,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巅峰期一度拿下了15个涨停板。

而巴比食品通过投资持有东鹏特饮9%的股本,按照在2021年当时的股值,金额高达56亿。但这部分属于投资收益,也就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2021年巴比食品有接近1.5亿的净利润都是东鹏饮料贡献的,占整体利润接近一半。到了2022年东鹏饮料股价下滑,也导致巴比食品的收益骤降。

财报显示,巴比食品在2022年实现营收15亿元,上年同期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0%。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上年同期为3.1亿元,同比下降了29%。

在最新公布的2023年Q1的财报数据中,Q1业绩微增3.2%,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8%。巴比食品在披露Q1财报的第二日,股市开盘后公司股价一度跌到跌停板。

那么,抛开东鹏饮料来看巴比食品自身的造血能力,表现似乎也十分勉强。

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是其中一个因素,巴比食品的采购类目当中,猪肉的采购单价可以说是逐年上涨。

另一方面是成本投入巨大的中央工厂,产能利用率偏低。巴比食品的门店运营依赖于中央工厂,在中央工厂做好的半成品,会经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到各地的加盟店。

随着门店在全国范围扩张,中央工厂的建设在扩张之前就要布局好。目前巴比食品在全国范围有三个已经投入使用的中央工厂,分别位于广州、天津和上海,另外有两家位于武汉和南京的新中央工厂正在搭建。

不过巴比食品的原本的三大中央工厂,除了承担大本营上海的中央工厂能够物尽其用以外,广州工厂在2020年面点类和馅料类的产能利用率仅在三成,天津工厂甚至连三成都没有。

除以此外,巴比食品加盟商管理费的毛利率骤降32%。根据巴比食品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毛利率下降是由于加盟收入减少以及人员成本费用上涨导致的。

综合来说,巴比食品的利润除了受到东鹏饮料的拖累,运营成本过高也是另一个经营负担。翻阅巴比食品上市三年以来的财报后,发现即便巴比食品的整体营收数据在向上走,但持续下降的毛利率,成了经营过程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虽然在资本市场很多时候都需要用规模讲故事,吸引更多的资本,但是利润也是企业能够保持健康经营的重要支撑。或许巴比食品也需要正视利润持续下跌的问题,把闲置的产能最大化利用起来,打造一个健康的企业运营模式。

区域门店数量和营收比例失衡

巴比食品被成为“包子第一股”,发家地是在上海,因此对华东地区存在非常大的依赖。截至2022年,巴比拥有4110家门店。

其实从巴比现有门店分布情况即可看出,虽说公司有四千余家店,但其中三千多家都分布在华东,这里面又有两千余家都集中开在上海。由此可见,巴比食品的地域“偏科”情况尤其严峻。

从区域收入来看,巴比食品华东地区去年实现营收13亿元,华北和华南分别只有4427万元和9223万元,差距十分悬殊。

巴比食品或是急于开拓华东以外的市场,并不打算按部就班地通过开门店的方式进军其他地区。

2021年,巴比食品找到了德祥中茂公司,经过谈判交易之后于2022年买下了德祥中茂75%的股权。等德祥中茂成为巴比食品的子公司后,原本在武汉地区的连锁早餐品牌“早宜点”和“好礼客”共合计461家门店,都顺利收拢在巴比食品的旗下。

于是巴比食品本来在华中地区只有174家门店,一下子就变成六百多家了。但在2021年之际,德祥中茂自身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再面临两家企业资源重组的过程,华中地区暂时未能给巴比食品带去业绩助力。

最初巴比食品是想通过快速兼收并购的方式实现全国化扩展的战略,如果德祥中茂的项目能顺利成功,那么日后巴比食品就能用同样的方式在其他区域实现快速占位。

可惜事与愿违,2022年华中地区的营收贡献在整体营收中还不足4%,并且在过去一年里,华中门店数量还减少了125家。

在2023年Q1报告期内,巴比食品净增门店130家,实际上新开门店数量有294家,但又关闭了163家。

巴比食品的掌舵者刘会平曾表示2023年的目标是要开1000家新店。按照Q1的扩张速度来看,恐怕千店计划难以实现。在Q1扣非利润大幅下滑的状态下,开新店的速度或许也受到了影响。

不难看出,过去两年巴比食品在扩张其他区域业绩方面仍未收到什么成效。与此同时,深耕多年的华东市场的天花板也逐渐临近,未来也难以给巴比食品的业绩增长带去更多的提升。

公允的说,巴比食品的全国化之路扩张困难,也有消费环境的客观局限所在。我国是个大国,地域辽阔之余,各地的饮食文化也不尽相同。

早餐类目里面,包子也只是部分地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在中央工厂标准化生产之下,巴比食品的产品也无法灵活地因地制宜推出相应新产品。

因此巴比食品脱离本土之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的。未来如何克服品类局限性,让区域扩展的战略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需要巴比食品更加谨慎思考。

团餐虽是蓝海,但也挑战重重

巴比食品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中式面点速冻食品企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说起巴比食品就是包子早餐店,但实际上巴比食品赖以生存的业绩并非源自门店的销售额。

细看巴比食品过去的营收构成的话,可以发现巴比食品直营门店的收入比例很低,业绩增长基本仰赖于加盟店的收入。

近几年,巴比食品的营业收入中,特许加盟销售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一直在80%左右。在2019-2022年期间,巴比食品的特许经营收入在9亿至11亿之间。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巴比食品是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方式发展的。不过,特许加盟销售收入从去年开始就按下了减速键。

巴比食品在2022年继续迅猛开店,加盟门店数量相比上年底同比增长22.6%,但是带来的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微增1.54%。

在2022年,巴比食品的特许加盟销售贡献营收占总营收的74.6%;直营门店销售占比2.14%;团餐销售占比21.75%。

其实团餐收入的骤增是突发偶然事件促成的,在2022年春节前后,巴比食品作为上海上海物资保障重点单位之一,承接了大量的政府保供订单和企业团餐。得益于此,2022年巴比食品的团餐业绩实现超50%的增速。

除了努力开店以外,巴比食品也将团餐视为2023年的重点战略业务。但在如今没有保供订单的前提下,巴比食品的团餐业务是否还能维持去年的业绩成了疑问。更糟糕的是,眼馋团餐市场的不止巴比食品一家公司。

站在众多食品企业的角度来看,近几年团餐和预制菜都是属于十分火热的赛道。尤其是团餐业务,因为拥有稳定收入的特性,吸引了不少食品企业扎堆涌入这个市场。

如今团餐行业已经发展成万亿规模的市场,又被称为餐饮业“最后一片蓝海”。

所以除了原本的团餐正规军以外,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如西贝、海底捞,食品企业如思念、新希望、海底捞等等大型食品企业在这几年已经着手布局团餐市场。

思念在2020年联手德保膳食推出哪吒餐配,新希望则在2021年成立专门的团餐部门。

目前国内的团餐企业,以巴比食品的主战场华东地区是最多的,再加上要面对众多实力选手的陆续进场,巴比食品的团餐发展之路可以说并不容易。

结语

今年是巴比食品成立二十周年,在其上市这三年里面整体业绩处于上升状态,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业内对巴比食品未来几年的规模扩张也颇为看好。

此外,巴比食品通过收购本地化餐饮食品企业的方式快速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全国化扩展计划,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得到效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