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佰
来源:IPO参考(ID:IPOCIA)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0后团队”“核酸赚了8个亿”“靠着核酸IPO”“半年卖出两千万支核酸采样管”……
这些词条都指向一家公司——达科为。
“核酸检测”概念可以算是达科为IPO路上最大的烦恼,毕竟这个概念算不上褒义,资本市场也很难为此买单。
2022年核酸概念企业扎堆上市,不仅引发了市场的质疑,也令监管层高度关度,称对于这些企业上市的把控更为谨慎。
2022年11月21日,在深交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深交所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据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有关公司的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充分披露。
招股书(注册稿)显示,达科为的病毒保存试剂(即病毒保存液和核酸病毒采样管等)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别贡献了8.71%、5.78%、8.84%的营收。
尽管达科为一再表示“我们不是核酸概念公司”,不过由此引发的热议,依然不绝于耳。
那如果摘掉“核酸检测”概念的帽子,达科为资本市场之路就平了吗?
身处“批发业”闯关创业板IPO
招股书显示,达科为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及病理诊断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在生命科学研究服务领域,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及仪器的代理销售,以及部分科研试剂的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在病理诊断领域,主要从事病理诊断设备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达科为的行业分类属于批发类(F51),这在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实属罕见。
达科为在招股书中表示,代理销售第三方品牌科研试剂等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 50%。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该公司所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F)”中的“批发业(F51)”,病理诊断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属于“制造业(C)”中的“C358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招股书显示,2019-2021 年及2022 年上半年,达科为营业收入分别为4.35亿元、6.05亿元、8.37亿元、4.74亿元,同期代理品牌的营收分别为3.34亿元、4.07亿元、5.90亿元、3.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71%、67.40%、70.66%和69.30%。
数据来源:达科为招股书
据公开资料,达科为早在1999 年初创阶段主要经营科研试剂及仪器等生命科学研究产品的代理业务。
2011 年,达科为设立了主营试剂类产品的子公司达科为生物工程,搭建了包含细胞提取、分离、冷冻存储、增殖培养等技术为一体的科研试剂技术平台。
2013 年,达科为开始尝试进行病理诊断产品的研发工作,并于 2016 年设立了主营病理诊断设备的子公司达科为医疗设备,搭建了病理诊断设备研发平台。这也是达科为能够闯关创业板,契合“三创四新”的基础。
截至目前,达科为以独家代理及一级代理方式代理了100多家国际生物技术品牌产品的销售,涵盖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针对“三创四新”,达科为表示,发展“代理+自研”服务模式,并形成了以代理国际技术领先的科研试剂产品为主要业务基础、自有产品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以代理科研试剂为基础,实现对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客户的综合服务;同时,通过不断深入研发,在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和病理诊断领域均形成了核心技术的积累。
95后、00后担任股东 实控人前妻低价买股
达科为IPO期间,“95后”在校生为实控人、“00后团队”等备受热议。
据招股书,达科为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吴映洁,持有15.46%的股份,第二大股东鲲鹏聚贤持股比例为15.15%,两者持股比例相近且均未超过30%。
数据来源:达科为招股书
资料显示,吴映洁为吴庆军之女,1995年出生,目前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除持股之外,未在达科为担任职务,不参与公司管理。创始人吴庆军直接持有达科为11.40%的股份,并通过鲲鹏聚贤间接持股15.15%,担任达科为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吴氏父女合计控持股42.01%,是达科为实际控制人。2016年1月,吴庆军与吴映洁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2021 年 1 月协议到期后,双方重新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协议有效期为长期。吴庆军、吴映洁、鲲鹏聚贤为一致行动人。
此外,达科为的联合创始人,现任达科为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何俊峰的儿子何政龙也是大股东。出生于2005年的何政龙是一名标准的“00后”,直接持有达科为463.4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7.73%。由于何政龙是一名未成年人,其所持股份的权力由其父代为行使。
另据招股书,2018年9月至11月,吴庆军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协议转让方式,分3笔转让给前妻张莉90万股达科为股票,转让价格为1元/股。
病毒保存试剂毛利骤降 研发能力弱于同行
“核酸赚了8个亿”“靠着核酸IPO”“半年卖出两千万支核酸采样管”等词条,一度将达科为等“核酸检测”概念的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2020年疫情发生后,不少企业开始涉足核酸检测等相关业务,达科为也是其中之一,其自主研发了用于核酸检测样本收集及储存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5260.37万元、4827.88万元和 4190.2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1%、5.78%和8.84% 。
不过,随着核酸检测收费的逐渐下调,核酸检测项业务的毛利迅速下滑。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病毒保存试剂的毛利率从63.93%骤降至16.30%。
达科为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新冠疫情被控制以及新冠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对该公司的收入贡献可能减少,该部分收入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可以说是达科为营收的小类目,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均未超过10%。
不过,达科为在研发上仍与竞品存在着差距。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研发支出分别为2425.41万元、2172.25万元、3296.72万元、1930.62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57%、3.59%、3.94%、4.07%。同期,行业均值分别为3.75%、4.46%、5.23%、5.00%,也就是说达科为2020年以来研发支出占比均处于行业均值以下。
数据来源:达科为招股书
此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研发人员占比14.79%,而上述可比公司中,除科华生物未披露相关数据外,其余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4.60%、26.41%、38.10%、29.06%、20.90%,均高于达科为。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达科为研发人员共有117人,累计获得21项软件著作权和12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1 项。
拟募资8亿元超公司总资产 产能过剩仍增资扩产
招股书披露,达科为此次IPO拟募资8亿元,主要用于“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物试剂生产中心建设项目”“达科为(深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制造中心建设项目”“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服务网络与信息化升级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8亿元的募资金额,超过达科为2022年上半年总资产6.77亿元,引起市场人士关注。
此外,生物试剂生产中心建设项目与设备制造中心建设项目是达科为自主品牌产品产业化落地和产能扩张的主要承接项目。据了解,上述两个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分别贡献2.40亿元和1.78亿元的年营业收入。
不过,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除科研试剂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104.09%外,病毒采样管产能利用率为81.84%,病理诊断设备产品产能利用率为70.78%,采血设备仅为65.88%。
在产能尚有闲置的情况下,依旧增资扩产,达产后如果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将出现产能消化风险。
达科为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尽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经过了充分的分析论证,但仍然存在未来市场需求及竞争形势等外部环境发生不利变化的可能,以及其他导致产能不能顺利实现或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未来的收入增长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达科为能否顺利上市,IPO参考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