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俊群

编辑:赵丽

风品:王康 刘雯


【资料图】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百亿富豪、百万罚单、信披违法违规......

没有意外,吕建明再上热搜。叠加通策医疗的业绩股价双困、牙茅光环蒙尘,不禁疑问,曾经叱咤风云的两者何以至此?好运气用完了么?

01

违规信披 非经营性占用上亿资金

往期并购质疑

LAOCAI

12月24日,通策医疗公告称,实控人吕建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通策医疗与关联人间发生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构成关联交易,吕建明作为实控人,组织安排相关资金划转,未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公司,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吕建明被罚100万元。

事情源于2021年9月,通策医疗拟以全资子公司通策妇幼全部股权,参与通策壹号基金投资,该基金实控人为吕建明。

具体而言,先由上市公司以1.43亿元现金,拿到通策壹号基金28.6536%出资份额,后者再以同样金额,收购通策妇幼100%股权。

然支付1.43亿元后,同日通策壹号基金却将这笔钱转入吕建明控制的其他主体。直到12月30日,才向上市公司支付了通策妇幼的股权收购款。

换言之,从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两个多月时间上市公司的1.43亿元资金,被吕建明非经营性占用。

对此,通策医疗表示,处罚主要系对吕建明个人的披露问题,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

果真如此?

面对实控人的大尺度操作,投资者们并不淡定。股吧评论区里不乏吐槽声,“又是罚款、又是集采”、“股价振荡上行,100万罚款简直如同毛毛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邓勇表示,肯定损害股东利益,第一,股东知情权受到了损害;第二,公司债权实现受到损害。就通策医疗事件而言,上述转让款1.4亿元占用又归还,虽没直接损害公司财产利益,但这类事件对公司治理与名誉所造成的损害确实存在。

实际上,早在今年8月,通策医疗就收到监管决定书,其中就涉及壹号基金的合规问题。浙江证监局指出,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财务资助及投资出资情况披露不准确”、“上市公司独立性欠缺”等三大问题。

往期看,被誉牙茅的通策医疗,曾是资本香饽饽,资本动作可谓频频。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妇幼医疗、辅助生殖等领域。

吕建明一手上市公司一手投资平台,平台投资的医院诊所不并入通策医疗业绩表,只算投资收益,但可收取管理费。看似风光繁华,然激进并购、大举扩张中,也埋下不少暗雷。

2022年5月,账面资金7.34亿元的“牙茅”拟豪投7.69亿,收购和仁科技30%股权,称为实现通策医疗信息化战略。

随即引来问询函。审视和仁科技的业绩面难言乐观:营收2019年为4.41亿元,2021年为4.64亿元,基本处于成长停滞,净利更从4123.48万元下滑到3480.73万元。且经营性活动现金流2020、2021两年为负,分别为-6756.25万元、-1783.08万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为-9832.07万元。

如此大手笔收购,是否过于激进呢?毕竟近六年内,累计分红占累计盈利比重低于0.5%,通策医疗是出了名的“抠”。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通策医疗耗光账上现金收购和仁科技,后者市盈率高达74倍,通策医疗确实存在“蹭”和仁科技市盈率的嫌疑,如此一来,未来极可能通过造概念来提高自身市值和推高股价。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不过,吕建明确曾豪言:“没有300、500的市盈率,又怎么配得上通策人争做世界第一的宏大愿景呢?”

拉长维度,这非通策医疗首次因收购标的质量遭到质疑。

2020年9月,通策医疗宣布收购杭州海骏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10家企业,总额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交易增值率超过500%,妥妥高溢价收购。且海骏科技为吕建明实控企业,彼时曾被舆论发问有无利益输送嫌疑?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骏科技持有的10家企业账面价值仅2424万元,6家出现亏损,海骏科技净资产为-1856.55万元。

对上市公司来说,发展无外乎外延内生两种。并购虽是企业做大做强、业绩改善捷径之一,但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活。并购的是金瓜还是暗雷,极度考验标的质量成色、后续企业的综合运营及赋能力,乃至市场环境,如协同整合不利,商誉暴雷业绩变脸的企业不在少数。

在行业分析师于盛梅看来,上市公司热衷并购,或主业不振或主业不明显,缺少核心竞争力,希望通过并购来做强主业。加之并购多由投资者买单,高溢价并购重重上演。甚至暗藏违规交易、利益输送,或制造利好预期,掩护大股东减持等,因此常是舆论及监管层的关注重点。

02

业绩股价双困 业务增长瓶颈

“牙茅”为何跌落神坛?

LAOCAI

一番买买买,通策医疗的业绩面并不光鲜。

2022前三季,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0.14%;归母净利、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为5.15亿元、4.97亿元,同比降幅16.92%、18.66%。

第三季下滑还有加深迹象:营收8.21亿元,同比增加0.29%;净利2.2亿元,同比下降18.47%;扣非净利2.11亿元,同比下降20.74%。

毛利率43.14%,同比减10.05%,净利率28.11%,同比减14.84%,销售费、管理费用、财务费总计2.25亿元,三费占营收比10.53%,同比增7.67%。

账上货币资金6.94亿,环比第二季的7.55亿,下降约8%.

营收滞涨、净利下滑,叠加连串飘绿数据,资本市场自然难讨喜。截至12月29日,通策医疗股价150.04元,市值不足490亿。相比年初的199元,累跌超30%。

拉长维度,通策医疗一度备受市场追捧,被誉“牙茅”。2017年-2021年间股价曾创下超17倍的最高涨幅,市值一度超1300亿元。然近一年多股价大幅回落,市值相比高点已缩水约9百亿。

业绩股价双困,“牙茅”从此神坛跌落。

通策医疗表示,业绩影响主要因逆势扩张战略为下一步发展,尤其为后集采时代做准备,主动降存量支持蒲公英发展策略;同时,公司为新建大型口院以及新设蒲公英分院储备医护人才千余人,人力成本增加近4000万元。

换言之,通策医疗仍在规模进击、或有战略蓄力。只是真正的规模效应,除了外延还需注重内生,如何规模质量并举、提升精细化水平、将业务做深做透,达到内外双驱,也是一灵魂考题。

2022年前三季,公司营业成本12.16亿元,同比增速9.42%,大于营收增速。销售、管理费用均较上年同期增长。

细分业务,主要包括种植、正畸、儿科、修复、综合5项服务。

2022上半年,种植营收2.23亿,同比增幅38.26%;正畸营收2.32亿,增幅0.1%;儿科营收2.4亿,同比下滑-7%;修复营收2亿元,同比增长2%;大综合营收3.5亿,同比增幅0.9%。

可见,除了种植,其他四项业务均处微增及下滑状态,有无成长天花板呢?

03

市场已变天 警惕集中依赖

规模效应何时来?

LAOCAI

不算苛问,瞬息万变的市场不等人,如何精进主业、提升规模效应,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

2022 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种植牙集采有望加快落地。

早在2022年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就表示,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行业分析师刘俊群认为,集采目的就是要降价提质增效,这就倒逼企业提升性价比、质价比,做大体量质量,最终规模效应取胜。

只是,谈何容易。

放眼行业,快速进击的竞品,分食力强劲。牙博士、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等相继递交招股书。今年3月,瑞尔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通策医疗后第二家主板挂牌上市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目前其全国诊所已增至121个,2022-2023财年还将筹建2家医院、6家诊所。 

上市本身,就是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活力的明显信号。可以想象,瑞尔集团、牙博士等纷纷加码资本市场,新一轮规模扩张、产品力比拼,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叠加集采隐忧,通策医疗想维护市场竞争力,必须跑的再快些。

2018年,通策医疗规划三到五年在浙江省内建设100家分院,省外在已有的医院基础上施行“区域总院+分院”模式,通过打造“存济”品牌扩张至全国。

然截止2022上半年,公司拥有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65家,离上述百家目标尚有不少距离。且超过90%的收入来自浙江省内。

通策医疗浙江省内外口腔医疗服务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实际上,通策医疗早有扩张动作。从2016年开始,便通过通策口腔医疗投资基金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拓展布局

2018-2021年,其口腔医疗服务收入14.64亿元、17.80亿元、19.95亿元、26.32亿元,持续增加,占总收入比94.79%、94.28%、95.79%、90.25%;但主要仍源于浙江省内的杭州口腔医院、杭州城西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约60%收入和90%净利由三这家医院贡献的。

2022前三季,存量医院门诊人次同比下降1.7%,蒲公英分院贡献 2.98 亿营收,同比增长 102%,可因多处筹建或培育期,部分仍在亏损、生产力尚未充分释放,新增蒲公英分院净利率仅 8.5%。

可见, 通策医疗还未走出集中依赖,结合上文的增收不增利、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真正的规模效应还在路上。面对集采“靴子”、白刃竞争,作为“口腔医疗第一股”、“牙茅”,通策医疗在负重前行。

如何破题,考验吕建明大智慧。地产开发起家,其属于半路转型医疗业。

2004年,吕建明在“德隆”风暴中借壳拿下“ST中燕”。两年后,通策集团拍得杭州口腔医院100%股权,并将这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2007年“ST中燕”正式更名为通策医疗,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彼时,用行业人士话来说,口腔业就是“一片沉默的市场”,赛道处于爆发前夜。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国内口腔专科医院总收入由2010年52.2亿元提到2019年28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

水大鱼大,通策医疗也很快尝到甜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业绩连续保持40%以上增长,股价亦“水涨船高”,2021年7月冲破400元/股。

不过,“牙茅”诞生之日起,就伴随不同声音。

除了高企的市盈率,2021年10月三季报披露后,有投资者因不满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在雪球发文表示,通策医疗股价涨跌波动很大,是“股市杀猪的最好教材”。

由此,吕建明亲自下场“手撕”,直言“他们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他们的嘴巴才是最臭不可闻的地方”......

言语之“粗鄙”,可谓刷新三观。随之舆论燃了,批吕声泛起,并很快登上热搜。有投资者评价称,“这是A股历史性的一刻”。

10月19日,人民网发文《人民财评:千亿董事长更应对投资者保持敬畏之心》:“正确引导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预期,不能过度夸大上市公司发展潜力,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存在不切实际预期。”

最终,吕建明以销号收场。

看看2022年的股价下滑、业绩不振、违规罚款、政策利空、行业厮杀……不得不说,上述股民的声音虽犀利,却非完全空穴来风。面对种种不利,吕建明作何感想呢?

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优质白马,比得是成长性、稳健力、价值成色,而不是嗓门、口气、火气。

通策医疗、吕建明,还差多少呢?

04

未来仍可期 重振“牙茅”雄风

贵在重温初心

LAOCAI

一番梳理,2022年的通策医疗、吕建明积弊烦恼真真不少,可谓颇为水逆。

好在,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市场红利也仍在。

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民营口腔医疗;另一面,口腔医疗业供需失衡,需求旺盛。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国人越发重视口腔健康问题,市场仍在爆发期。

同时,通策医疗也在夯实主业。

以上文蒲公英计划为例,主打种植、正畸、儿科三项口腔业务,其分院设立、管理模式非常标准化,即:合伙人制度+先进的设备+统一培训的医生。

按100家口腔医院、上市公司持有51%计,通策医疗将拥有1224张牙椅,总量达到2800张,营收有望突破60亿元。

除了牙科业务,还有新增长点展望,比如辅助生殖和眼科业务。

2021年7月,通策医疗子公司杭州波恩生殖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其由通策医疗与BOURN HALL LIMITED (波恩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公开信息显示,波恩有限公司由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创建,是全球首家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治疗中心,拥有国际顶尖的品牌和技术。

有专业机构预测,按1.3亿育龄(25-35岁)妇女,12.5%的不孕不育发病率计,假设25%采用试管婴儿手术,相应潜在市场需求就达每年450万例。若按平均每例手术收费2.5万元计算,整个潜在市场规模近1100亿元。

再看眼科领域,2017年,通策医疗受让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通过控股股东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其眼科中心合作,整合眼科医疗优质资源。2021年12月,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正式启用。

不难看出,通策医疗仍握有一副不错底牌。如能持续深耕、高效孵化,否极泰来也未可知。

不过,无论辅助生殖还是眼科医疗,都是强专业高门槛、且传统巨头环伺,除了带来更多成长可能性,也带来更多投入、更多竞品,更多专业性、特色化、品控风控挑战。

一句话,医疗业没有快钱、短钱,只有深耕钱、匠心钱。贵在长期主义,赢在时间复利。相信从房地产转型到医疗业,吕老板也是看重了后者抗周期性、强专注门槛。

那么,经历过往种种,通策医疗、吕建明能否痛定思痛、重温初心,进而打破逆风局、重振牙茅雄风?

2022年,马上过去了......

本文为铑财原创

关键词: 通策医疗 上市公司 和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