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情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不出意料爆了,已有40W阅读。
因为不带立场,没有情绪,实事求是,拿数据和逻辑说话,说服力很强,也说出了很多人心声,结尾还给出一个很光明的未来,让人信心大振。
(资料图片)
有人说,久违的不EMO的力哥回来了~
懂行的小伙伴一眼就能看出,我只有这样正面写,顺着毛撸,才能把很多过去敏感的事实性信息和逻辑推理公开说清楚……
继广州之后,今天北京宣布,12月5日起,乘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
广州虽是一线,但政治地位终究不能和北京比,北京的转向具有标志性意义。
小道消息,下周会出台全国性防疫指导方针重大更改,风向很明朗了。
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是试点,那个是试点……我看了都觉得好笑。
因为我亲历过上海封城,那段时间看了很多相关医学资料和海外防控实际情况,过去大半年发生的一切次生灾害,4月初已在我脑海中全部沙盘推演,细思恐极,所以那时情绪丧到极点,恨自己不是傻白甜……
面对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已不存在找个城市来试点探路的可能性,除非你把对外交通全切断,那就又回到封城、“静态管理”、“全城静默”、“流动性管控”造成大量次生灾害的状态。
只有坚持清零和走向开放这两条路,没有第三条中间路线。
大前提:人类无法消灭病毒,全球已放弃消灭
小前提:我们不可能永远和世界隔绝
结论:动态清零注定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计。伸头一刀,缩头一刀,长痛不如短痛。
但前提是要做好充分准备。
最新要求是:1月底前,80岁以上第一剂疫苗接种率达90%,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0%;60-79岁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5%。
对健康的中青年来说,一针疫苗不大也完全没问题,打疫苗主要目的是降低自己感染并传给老弱病残的概率,还是在保护老人。
全民免疫防护墙建起来后,就会迎来逃不开的终局一战:明年3-4月,逐渐走向开放。
这几天热搜愈发明显。
奥密克戎毒性已大幅下降……
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无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张文宏团队:走出疫情前景愈发清晰……
胡锡进:已做好1个月内感染的准备……
广州本轮疫情感染者16.27万,重症、危重症4例,无死亡病例……
上海4月感染达数万人时,同样一例死亡没有。
按广州最新数据,重症率仅万分之0.24,就算中西部和农村医疗薄弱,出现严重挤兑,没能及时抢救导致的重症率翻十倍,也就万分之2.4,真的很可怕吗?
至于过去半年种种问题的锅,往张XX和WJW主任们头上甩就行。
这次突然大幅转向的时机,印证了背后推手的重要性,也间接证明,我之前那么多被封文章的忧虑,并非多虑。
原来史书上记载的那些可笑的事,真会因为一样的原因,在这个时代重演……
明年出国解封后,我会第一时间出去走走看看。
昨天有人问,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人反对转向,我嘲讽说:
一派是所有数据都不信的阴谋论派,一派是万分之一概率也不敢承担的怕死派,一派是认为自己懂医学别人都不懂的唯医学论派,一派是其他都不靠谱中医拯救世界的唯中医派,一派是希望核算不要停的既得利益派,汇总起来都是一根筋派。
但我少说一派,真正的老弱病残派,他们是真正值得同情、理解和帮助的。
病毒本质是自然界加速优胜劣汰的工具,但人类已发展出高度文明,强调公平正义,帮困扶弱,不能再允许社达大行其道。
不说老人孩子,哪怕中青年,很多身子骨也不太好,面对国家屏障撤除,自己要做健康第一责任人,心里也容易发怵。
昨天文章没细说接下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
哪怕病毒再弱鸡,还是会有一些人被夺走生命,特别是婴幼儿的去世,哪怕只是极端个例,也会造成一定恐慌,很多妈妈承受不了这类新闻。
不管怎么宣传科普死亡率多低,毕竟绝大多数国人从没得过,心里没底,面对不断死人,加上3年来思维惯性,肯定有很多人怕中招,躲家里,甚至逃到乡下,进入低欲望生存状态,一样会影响投资消费。
所以明年上半年经济恐怕很难快速复苏,跨境游不会马上放开,国内游可能比今年更差。
第一波死亡高峰熬过去后,病毒并不会消停,还会继续变异,可能会重复感染。
直到今天,那些早已撤销一切管控的国家,还是每天零星有人死于新冠,很多老人在人群密集场所还是习惯戴口罩,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1年、2年、3年……
坚持清零不放开,经济铁定好不了。
逐渐放开,迎接第一波时,经济也好不到哪去。
第一波后,经济会逐渐复苏,但这3年很多人收入大幅下降,有些产业链已经转移,很多人对未来预期已发生重大甚至根本性转变(比如决定不婚不孕,能润则润),要修复市场信心,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去年全国结婚登记764万对,今年前三季度544万对,但2013年则是1347万对。
9年时间,几乎腰斩。
这也是欧美国家最早走出疫情,但经济复苏依然一波三折的重要原因。
总之,无论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回到2019了。
好消息是,如果明年上半年市场恐慌下挫,或许又是一个历史性上车好时机。
我说的是股市,如果还能跌回3000以下,就真是黎明前的黄金坑了!
楼市因人口基本面的根本性转向,95%以上的城市,已没有投资价值。
长期看,一线市中心高品质新房次新房,或许还能有年化7%长期回报,到2032年能翻一倍。
一线市中心普通住房/二线市中心高品质新房次新房,或许还有年化5%长期回报,到2036年能翻一倍。
一线近郊高品质新房次新房/二线市中心普通住房,或许还有年化3%长期回报,到2046年能翻一倍。
学区房可以买,但务必买市中心高品质楼盘,千万别碰完全靠学区溢价支撑的老破小。
剩下一二线勉强还可以的房子,比如上海临港,未来一点不缺供应量,10年后再看,能不跌就谢天谢地了。
其他房子,10年后房价更低,几无悬念。
所以我才说,应出尽出,能割尽割,现在已晚,以后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