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三季度收入增速依旧萎靡,经调整EBITA增加及股权激励费用下降促进经营利润增长,分部数据有喜也有忧。


(资料图片)

胡楠/文

阿里巴巴(9988.HK)三季度实现收入2071.76亿元,同比增长3.23%;经营利润251.37亿元,同比增长67.51%。

公司收入延续了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低迷,而经营利润的表现则完全不同,其增速为2020年以来最高单季度增长。

对于经营利润与营业收入增速不匹配的原因,阿里巴巴在业绩公告中将其解释为经调整EBITA增加及股权激励费用下降导致经营利润的增长。

具体而言,2022年第三季度,股权激励费用由上年同期的101.21亿元下降至77.87亿元,经调整EBITA则由上年同期的280.33亿元增至361.64亿元。

如果将上述因素的影响给予剔除,则阿里巴巴的业绩增速依旧低迷,不过其分部数据中也存在不少亮点,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计算等业务经营数据持续改善。

核心商业的变化

阿里巴巴核心商业主要包括中国商业和国际商业,中国商业分部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等中国零售商业,以及1688在内的批发商业,其中中国零售商业又进一步细分为客户管理业务、直营及其他业务。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商业分部分季度收入分别为1403.30亿元、1419.34亿元、1354.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2%、-1.45%、-0.51%;经调整EBITA分别为321.49亿元、435.74亿元、439.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1%、-14.26%、6.35%。

从数据上看,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商业分部收入增速持续低迷,经营利润增速却同比转正,这显然意味着该分部业绩得到改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具体到细分业务层面,其分项业务则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客户管理业务收入为664.97亿元,同比增长-6.51%,上年同期的该业务收入增速为3.40%。而在经营数据方面,业绩公告显示,天猫双十一狂欢季GMV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更为重要的是,淘宝、天猫消费额超过1万元的消费者数量几乎没有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消费者分季度数量分别为1.24亿、1.23亿、1.24亿,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客户增长遇到了瓶颈。

不过,客户管理业务也有向好的一面,2022年前三季度,淘特M2C商品产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速分别为35%、40%、60%,第三季度,淘菜菜GMV也实现同比40%的增速。

淘特、淘菜菜运营效率的提升导致了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商业分部经调整EBITA率由上年同期的30.38%增至32.47%。

直营和其他业务与客户管理业务同样存在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2022年前三季度,直营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725.26亿元、647.14亿元、64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8%、8.38%、6.43%。

与淘特、淘菜菜相似的是,直营业务的“中军”盒马通过提高毛利率、降低线上订单的派送成本以及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了同店销售额的增长和显著减亏,截至9月30日绝大多数盒马门店已经实现了现金流转正。

中国批发商业的存在感并不算强,2022年第三季度其收入为42.09亿元,不及客户管理业务收入的零头,收入增速也仅为0.84%。

由此看来,在中国商业收入增速为负的情况下,亏损业务的“减亏”是导致其经营利润以及经调整EBITA实现正增长的主因。

多分部集体减亏

2022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国际商业分部收入的增长也表现得稀松平常,其各季度收入分别为143.35亿元、154.51亿元、15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1.64%、4.34%;经调整EBITA分别为-25.63亿元、-15.67亿元、-9.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52.14%、61.31%。

从数据上看,虽然国际商业分部亏损收窄,但其内部也同样存在两级分化的问题,阿里巴巴国际商业分部可以分为国际零售商业和国际批发商业两块业务,其中国际零售商业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Daraz。

2022年第一至三季度,来自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的整体订单量增速分别为34%、-4%、-3%,很明显,第三季度,公司整体订单量延续了上一季度的颓势。

具体而言,速卖通订单量下降是由于欧盟增值税税规以及受到欧元贬值及物流成本上升的影响,其在欧洲的跨境电商短期内难有改善;Lazada在东南亚订单量同比下降,主要由于该地区解除新冠肺炎限制,线下渠道购物活动恢复正常,但Lazada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提高货币化率和运营效率,致使其每单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超过25%;Trendyol变现最为优秀,其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5%。

对于国际批发商业分部来说,其主要通过Alibaba.com网站开展业务,2022年前三季度,其分季度收入分别为44.48亿元、49.27亿元、5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7%、11.93%、6.19%,受大环境影响,国际批发商业收入增速持续走低。

据业绩公告,Lazada和Trendyol亏损的收窄导致公司第三季度国际商业分部经调整EBITA由上年同期-24.81亿元下降至-9.60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亦由-16.44%增至-6.10%。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分部、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的亏损也明显收窄。2022年第三季度,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130.73亿元,同比增长20.98%,经调整EBITA为-34.93亿元,同比增长46.55%,本地生活服务业绩依然是亏损的,但经调整EBITA利润率由2021年同期的-60.48%增至-26.72%。

本地生活服务亏损收窄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饿了么平均订单金额同比提升,从而降低每单派送成本;第二,高德订单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的中国月活跃用户达到2.20亿。

2022年第三季度,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收入同比增长3.85%至83.92亿元,经营亏损则由上年同期的-17亿元下降至-6.97亿元,报告期内,受88VIP会员计划影响,优酷日均付费用户规模也同样保持5%的增速。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88VIP会员本质是以较低的价格,通过“联合会员”促销的方式推动付费用户的增长,这也就导致其出现了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情况,虽说视频平台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但持续通过低价方式吸引用户可能会透支该业务未来的增长。

菜鸟、云业务盈利

除了核心商业分部,菜鸟与云业务是勉强盈利的分部。

2022年第三季度,菜鸟实现收入133.67亿元,同比增长35.67%;经调整EBITA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39.68%,这是菜鸟分部“首次盈利”。

除了业绩的改善,菜鸟也在积极布局最后一公里。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末,菜鸟驿站的总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至17万个,位于城市住宅区的菜鸟驿站超过11.60万个。

另外,菜鸟收入构成中外部客户的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菜鸟各季度外部客户占比分别为69%、70%、73%,这也说明了公司业绩对于关联公司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与菜鸟相比,阿里巴巴云业务的盈利能力稍强一些,从历史数据来看,云业务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的经调整EBITA就已经转正。不过,在海外互联网巨头因非产品问题暂停使用公司海外云服务、在线交易客户收入减少,以及国内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云业务收入增速呈现不断走低的趋势。

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云业务分部收入分别为195.39亿元、189.71亿元、176.85亿元、20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1%、12.49%、10.18%、3.75%;经调整EBITA分别为1.34亿元、2.76亿元、2.47亿元、4.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63%、-180.70%、-27.35%、9.60%。

此外,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2022年第三季度,在云业务收入增速仅有个位数的情况下,其经调整EBITA增速却达到9.60%,业绩公告显示主要原因在于其公有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混合云的收入下降。

按照正常商业逻辑,大中型企业对云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通常会选择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服务,而公有云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生命周期极不稳定,很难为阿里云业务贡献持续且稳定的收入。

由此看来,2022年第三季度,云业务业绩虽有所提升,但其持续性仍有待验证。

针对上述问题,《证券市场周刊》已向上市公司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未进行回复。

关键词: 阿里巴巴 同比增长 上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