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广西融水:农村闲置校舍变身幼儿园

每天清早,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水东村村民韦丽娇迎着晨光,把儿子黄文柯送到离家仅30米远的幼儿园后,就安心地去上班了。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的前身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育布局调整,这所小学整体搬迁后,闲置的校舍被改造成幼儿园,招收附的学龄前儿童。在融水县,像这种由农村闲置小学校舍改建而成的乡村公办幼儿园共有141所,接收了2825名幼儿入园。

“把闲置的小学改建成设备齐全的幼儿园,让我们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学,收费又低,我们当家长的感到非常满意!”韦丽娇说,党和政府为大家办了件大实事,解决了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的大难题。

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境内面积4638方公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自治县。除了苗族,县里还有侗、瑶、水、仫佬、汉等其他民族,分散居住在全县207个行政村(社区)。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生育率下降,不少农村小学学生逐年减少,出现了闲置校舍甚至是“空壳小学”。几年前,这些村屯几乎没有幼儿园,只有极少数规模不大的幼儿园和零星的儿童看护点。当地村民送孩子上学不得不选择离家比较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或者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幼儿园,“入园难”和“入园贵”困扰着不少农村家长。

融水县根据实际情况把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提上重要工作日程,主动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经过摸底规划,融水县教育局启动了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改建为幼儿园的专项工作,委托专业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添置滑梯等游乐设备、教具和玩具。截至2021年12月,共投入农村小学改建幼儿园专项6800多万元,经过改建,一所又一所崭新的幼儿园在全县各村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了山区少数民族儿童的新乐园。

“我们水东第一幼儿园仅一个假期就改造完成了,之前许多当地百姓都不相信9月1日能按时开学!”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园长何爱菊说,这所幼儿园等原来的小学搬迁到新校园后,才在7月中旬动工。仅1个半月后,幼儿园就开始迎接新生,附村屯的群众纷纷为政府部门的高效率点赞。

新幼儿园的建成只是第一步,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缺乏幼师的难题,是更大的挑战。

融水县高度重视幼师招聘工作,重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经过3年努力,全县共招聘327名幼儿教师,分配到各幼儿园工作。同时,从2022年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162名保育员,确保改建后幼儿园的后勤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解决专职教师和后勤人员招募问题后,融水县开展提升全县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保教质量相关工作,让各民族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据介绍,2021年,全县开办16期(次)园长研修提升班、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班等管理和保教的业务培训,受训率达100%;同时对保育员、保安门卫和食堂工人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

为加强培养和提高教师员工素质,融水县采取“结对子帮扶”和“中心园带村园”的管理模式,使优质业务资源辐射带动到全县各个幼儿园,并经常地开展赛课、才艺比赛等各种业务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乡村幼儿园的整体保教质量。

“通过把乡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优质幼儿园,让广大山区群众孩子在家门口就上学,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广泛关切的幼儿入学难问题。”融水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家华说。(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