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品观和化妆品观察主办的2022(第十五届)中国化妆品大会·主论坛,在杭州洲际酒店正式拉开帷幕。会上,宜格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慧良以《化妆品研发没有弯道超车》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李慧良结合30多年从业经历分析了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原料研发与基础研究现状,并指出“中外化妆品企业在科研水平上仍存在一些差距,集中表现在原料开发、消费行为研究、基础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理念上”。

不过,他也乐观表示,当下,一些坚持对关键产品进行系统性研究策略的品牌,通过持续投入科研,聚焦于打造代表性产品,初步具备了和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


【资料图】

“研发驱动”时代下

企业要注重加强基础研发投入

众所周知,原料和配方的好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本土企业在原料开发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李慧良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表面活性剂、油脂、防腐剂、颜料、色素、增稠剂、保湿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质量优秀的产品配方和主要原料仍依赖进口,“而这在唇膏、眼影、粉饼等品类上,表现尤为明显”。

不仅如此,国内拥有完整原料物理学测试、化学分析、生物学评价、临床医学等功效评判系统的化妆品企业也只占少数。

但近年,随着新规落地,中国化妆品企业对研发愈发重视,促使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在新原料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会上,李慧良分享了一组数据,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8月16日,已经有23款化妆品新原料完成注册备案,进入监测期。这23款化妆品新原料中,18款来自本土企业,其中包括清洁剂、推进剂以及10款功能性原料。

除此之外,李慧良还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李慧良表示,知识产权的投入费用过高和缺少核心的专利技术,导致本土企业在知识产权上和国际企业有较大差距,然而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内化妆品企业只有做好知识产权建设,才能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以国产彩妆品牌花西子为例,截至2022年6月,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已取得150+项产品专利,50+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系国产彩妆企业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

而这也意味着,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正在步入一个研发驱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下,核心原料、配方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建设,都将成为化妆品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立足消费者

做好关键产品的系统性研发

可以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新锐品牌不断以最快速度推陈出新,以此抢夺流量、保持品牌热度。

但企业在追求新品研发效率的同时,还应放眼未来,做好品牌长期规划。李慧良指出,越是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决策层就越应该冷静下来,重点投入关键产品的系统性研发。

“所谓关键产品的系统性研发,除了包括产品配方及功效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还要集成人体工学、消费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李慧良强调,好产品一定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而这也倒逼企业要注重消费洞察研究,做到“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

事实上,花西子旗下多款产品的爆火,背后也得益于这种用户共创体系。李慧良介绍,在确定产品方案之前,花西子通常会全渠道采集用户声音、明确用户需求,不仅如此,“品牌在研发成本和周期不设上限,平均研发周期达21个月”。

事实上,除了关键产品的系统性研发,企业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研发管理和科创理念的更新迭代。

正如李慧良表示,只有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具有层次的产品研发科研体系,并与市场营销、售后等其他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企业的正向发展;小企业虽资源有限,但仍可以利用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社会力量来完善自身。

“科创理念的探索,本质是差异化探索。”李慧良表示,差异化即是品牌的记忆点,也是品牌的重要标签。

例如,有别于目前常见产品开发逻辑,花西子尝试建立起了一套东方美妆体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从中医药中去挖掘好的原料和配方理论,形成个性的品牌与产品。

中国化妆品大会被誉为化妆品行业的“达沃斯论坛”。本届大会由贝豪集团、妍丽战略合作,主题为“韧性生长”。

参与主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玻尿酸之父”凌沛学、兰蔻中国品牌总监Sarah Sai赛娜、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冰、珀莱雅联合创始人兼CEO方玉友等。

点击进入大会专题页,了解更多现场精彩内容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中国化妆品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