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砺石商业评论,作者|李平


(资料图片)

国内业务低迷、利润端首现负增长

前不久,全球著名的安防巨头企业发布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31.66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净利润128.3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59%;净资产收益率为19.62%,同比下滑9.37个百分点。

这也是成立21年来,首次出现利润负增长。在此背后,根源是是国内业务表现低迷。

年报显示,2022年,国内三大BG营收总和为451.37亿元,同比下降8.41%。其中,公共服务事业群PBG实现营收161.3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5.79%,主要受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支出受限所影响;企事业事业群EBG实现营收165.05亿元,同比下降0.75%;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实现营收124.97亿元,同比下降7.36%。

2022年5月,境外媒体一则有关美国准备将对进行实施制裁的传闻对股价又带来了意外的冲击。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可能被列入“SDN清单”。有分析指出,此前美国政府的“实体清单”主要是针对的芯片供应,而本次制裁则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客户。因此,相对于实体清单,SDN清单带有“制裁升级”的意思。

“SDN清单”传闻一度导致股价大跌。但从年报数据来看,境外市场营收仍取得了两位数的正增长。年报显示,2022年,海外主业收入220.32亿元,同比增长16.41%。分区域来看,北美、欧洲业务受通胀、政治等因素影响,业务出现负增长,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此外,创新业务表现也相对稳健。2022年全年,创新业务收入150.70亿元,同比增长22.81%,收入占比提升至18%,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受益于海外市场以及创新业务的稳步增长,营收端体现出相对韧性的一面。但由于境外业务以及创新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国内业务的低迷仍然对公司整体业绩造成了明显的冲击。除了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之外,营收增速也创出近10年以来最低纪录。

费用刚性毛利率下滑,股价反弹明显受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营收增速放缓之外,销售毛利率的下滑也是利润端承压的一个主要原因。年报显示,2022年,整体毛利率为42.29%,同比下滑2.04个百分点。其中,主业产品及服务毛利率同比减少2.62个百分点,创新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1.95个百分点。

对此,在年报业绩交流会中表示,2022年,在经济弱势的情况下,公司尽力争取营收增长,部分低毛利的业务机会拉低了整体毛利。进入到2023年,公司更注重有效益的增长,第一季度毛利回归到45.17%,一方面是部分业务质量向好,另一方面是公司加大降本力度。

最新一季报显示,2023年1-3月,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下降1.94%;销售毛利率为45.17%,较2022年全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实现扣非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下降29.67%。这也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形。

不难看出,尽管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率有所回升,但的净利润却没有改善,背后原因在于期间费用率的攀升。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9%、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9%,三项期间费用增幅均大幅高于营收增幅(2%)。

由于安防及物联网业务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近年来员工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年末,员工总数为5.8万人,相比2018年年末增加了近2.4万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近2.8万人,相比2018年年末增加了1.2万人,复合增长率超过15%。

一季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三项核心费用合计52.5亿元,同比增长14.9%,三项核心费用率达到32.4%。由于期间费用率的攀升完全对冲了毛利率的提升,扣非净利润出现了近30%的同比下滑。

针对费用支出对利润端的影响,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过去几年里人才的内卷非常严重,实体企业在互联网大厂面前显得竞争力非常弱。为此,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用涨薪来应对人才的竞争,今、明年(2023年-2024年)还会继续保持一贯的风格,费用会有一些上升,费用率要靠公司的收入增长来解决。

2023年以来,在人工智能等热门概念加持下,股价底部反弹明显,累计涨幅超过50%。但由于一季度营收增速及净利润表现均不及市场预期,股价在财报公布之后持续低迷。4月17日,也就是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低开低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5%。而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股价最低跌至35.45元,相比年内高点跌幅超过25%。

创新业务稳健发展,国际化战略仍有看点

相比2021年的辉煌,2022年对于无疑是非常失落的一年。但创新业务及海外市场表现来看,未来发展仍值得关注。

2021年,受益于创新业务的爆发,取得了营收及净利润双20%+亮眼业绩。2021年年中,总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大关。2022年4月,在年报业绩沟通会上再次表示,公司有信心抓住智能物联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三年机遇期的判断保持不变,同时预计国内业务还是会有一定增长。

在2020年年报中,海康威视首次提出了“三年战略发展期”的概念。公司认为,未来三年(2021年-2023年),基于AI技术的逐步落地、产业竞争归于理性以及产品线的更加丰富,将迎来重要机遇期。

另外,从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也能看出对未来的踌躇满志。2022年1月,出台新一轮股权激励方案,计划向公司近万名中高层员工及技术骨干授予限制性股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解锁条件为,2022年-2024年期间,海康威视营收增速不低于15%,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0%。

然而,2022年实际经营业绩却远没有年初那么乐观,无论营收增速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公司自身预期。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G端与B端支出同时面临压力,C端消费能力亦受影响,国内三大BG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

面对主营业务的低迷,已经将创新业务作为发力的重点。2021年,共有5个创新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创业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5.07%。

2022年,创新业务共实现营收150.70亿元,同比增长22.81%。其中,机器人业务、热成像业务、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增速均超过20%。

随着创新业务的高速发展,持续推进“1+N”分拆上市计划,将创新业务分拆上市。2022年12月,旗下智能家居创新业务板块萤石网络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智能家居第一股。

根据最新消息,旗下主要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海康机器人目前已经正式披露招股说明书,公司拟于创业板上市。

实际上,有分析认为,从2022年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就可以看出,相比利润的增长,更加重注规模的扩大,背后原因在于公司发展战略正从传统安防领域扩张至更具潜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多年培养的创业业务也正步入收获期。

除了创新业务多点开花之外,境外业务表现也很有看点。面对美国政府的无端政策打压,多次强调,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特定的优势,在被美国政府打压的状态下,公司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业务所受影响有限。

在2022年业绩交流会上进一步表示,美国市场存在FCC认证的限制,业务会逐步退出,五眼同盟国家的业务压力也会比较大。但在发达国家之外,拉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很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有很广阔的可为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公共安全部和国土安全局(HHS)将包括华为、在内的五家中国公司纳入不可信供应商名单,认定名单公司生产的部分通信产品和服务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和公民安全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未来将在美国境内被拆除。

事实证明,美国的制裁压力并未给海外市场造成冲击。2020年-2022年,境外收入由177亿元增长至220.32亿元,收入占比由28%提升至31.6%。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境外毛利率达到43.28%,超出同期国内业务毛利率水平,这说明产品在国外市场拥有着足够的竞争力,并非依赖于低价战略来开拓海外市场。因此,海外市场能否继续保持快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看点。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公司正在经历很多新的挑战。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在经历一些挑战后,公司面对挑战的心态越来越稳定,应对挑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业绩发布会上,的管理层对于未来的发展依然满怀信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