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 国内“生鲜第一股” 每日优鲜因拖欠2020年货款被供应商诉至法庭。报道称,自2021年底起,每日优鲜开始出现明显“资金困难”情况,在协商的供应商名单中,欠款金额最多的接近千万元。
除了快消生鲜等,建筑工程领域同样是拖欠供应商款项的“高发区”。2021年亦有媒体曝出,多家材料商因中建三局拖欠货款而经营困难。材料商之一的宏骏建材表示,“剩余300万元应付材料款一直拖欠,款项拖欠时间长达两年,导致其无法正常运营,致使企业工人工资无法正常发放,供应商欠款无法正常支付。”
事实上,像每日优鲜、中建三局等企业拖欠众供应商货款的情况并非个案。据全国人大代表罗瀛调研发现,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引发的案件呈增长态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中小企业款项拖欠问题由来已久,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21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涉及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可见这是一个顽疾。在政府呼吁之外,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意识、管控手段也需要得到加强。
供应链企业账期风险尤难把控
账期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信用,是供货方向购买者供货后,直到购买者付款的这段时间。去年11月,《经济观察报》联合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针对协会的会员企业进行了一份围绕“账期”的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超70%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有被拖欠款项;82%的企业认为,其所属行业存在账期过长的现象;超六成企业主表示,行业账期困局正在加重。账期过长、拖欠供应商款项的重灾区,更多集中在批发、零售和地产行业。
根据托比网的观察,如果行业供应链复杂、冗长的特征明显,账期风险也更大。在一般的成品流通批发中,交易标的属性不发生变化,货品所有权随着交易的展开而转移,一旦出现账期风险,企业仍有机会通过货抵的方式弥补部分损失;但是在供应链领域,不仅存在着大量多层级的供应商,而且部件、模块等半成品在下游一旦整合形成商品后就难以拆分,被赊账的企业较难识别对应的价值,在双方对商品价值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采用的弥补手段更为有限。
然而受经济大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低首付方式进行销售或(赊销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尤其是房地产、能源、工业材料等行业尤为显著。近年来,在疫情的重压下,这些行业的赊销风险和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也成倍增加。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前提下,大量的赊销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变成坏账,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快速增加。所以即时识别、提前预判合作伙伴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主风险意识日渐提升,也正在渴望借力适当的工具把控企业经营风险。
管控账期风险产品多点开花
目前帮助企业管控账期的产品主要由银行风控、第三方金融机构风控、企业数据服务、第三方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平台、B2B平台风控部门和服务于垂直行业的专业风控服务商提供,而且各种类型的风险管控产品各自侧重方向不同。
银行风控和第三方金融机构的风控往往在企业向其申请授信时发生,且多数是审核、评估申请企业的主体信用资质,适用场景单一。最大的短板在于对申请企业所处的行业不熟悉,无法从行业的角度进行风控,对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相当于又加上了一道解释屏障;
企业数据分析服务主要是以神策数据等为代表的服务商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通过在企业的电商等供应链线上化业务进行埋点收集数据。但是由于数据采集的主体仍然依托于企业,以及企业相应技术部署的丰富度,也存着数据维度有限的问题,同时因为企业自身内部技术水平限制,有可能在使用流程上造成效果不理想;
而像企查查、启信宝这样的第三方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平台往往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接口,调用了企业的工商信息、裁判文书及相关动态,这类产品市场上已经很成熟了,相对完整的企业的信息对于供应链企业在风控决策上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随着启信宝推出“查空壳”等这样的功能,价值更加深化。但是由于这一产品未嵌入在客户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中,单纯信息的摆列没有直接的是否准入的建议,决策链条较长,且受主观影响大。
B2B平台自身的风控部门也存在数据局限性的问题,如果企业在平台上的交易乃至相关操作不足,会导致数据不完整,也难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估;仍然无法全面地评估交易企业的风险;
基于缺少沉淀行业数据来把控风险的痛点,网筑集团旗下仟金顶风险专家等一批面向垂直行业的专业风控产品,从企业通用信息、企业在产业链的所处位置、企业交易平台的数据等综合分析,深度考虑供应链的特征,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风控能力。同时轻量化的SaaS技术把产品与企业的业务打通,在操作上也利于提供工作人员的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此类风控产品,尤其是拥有传统垂直产业基因的风控企业更受企业青睐。
总体而言,要完整的把控企业和合作伙伴的账期风险,需要掌握合作伙伴的多要素信息,这其中既应该包括企业的通用信息,如工商信息、裁判文书、网络舆情等等;也应该包括企业所在行业信息。尤其是后者,往往比公开的通用信息更利于企业在早期发现相应征兆,决策也更准确。而类似的数据需要将碎片化的信息归集,通过一套完整的系统评估才能为企业所用,给企业主提供指引。这背后,则需要大数据、数据看板、BI等技术层支撑,才能做到一套系统帮助企业主解决问题,所以技术能力也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虽说各花入各眼,不同企业的需求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何能将企业的商业行为映射回自身所处的产业链,可能是未来风控产品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