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广东财经大学(下称“广财”)举行2023年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高标准推进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应用经济学,重点发展省级重点学科法学、工商管理,优先发展省市级交叉学科数字经济学、国家安全学,在新起点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是广财建校40周年。该校党委书记郑贤操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财经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现代服务业、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研究高地和高端智库载体,加快建设成为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打造“五融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南方日报:如何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郑贤操: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学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贯通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深入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不断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强化有组织科研、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深化改革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实效。

当前,我们锚定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战略目标,把为广东、大湾区提供高质量人才与智力支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增强办学治校特色和质量,通过“五融一体”特色培养模式,输出实践型、创新型高素质财经法治精英人才。

南方日报:何为“五融一体”?

郑贤操:改革开放之初,广财在市场经济蓬勃起步中应运而生。我们秉承全面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打造“湾区融合、商法融合、商技融合、产教融合、双创融合”模式,创新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

促进湾区融合,我们建设湾区财经课程教研中心和特色课程教材体系,打磨《湾区财经概论》精品课程并在慕课上线,还编写和出版配套教材,切实提升学生就业创业与大湾区的适应性和契合度。

对于商法融合,我们重点关注学生在财经、法律领域的跨界复合能力,通过新试点专业立项,加快法商概论课程建设,打造商法融合特色课程群。

面向商技融合,学校正加快建设智能财会、金融科技、湾区影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以“智能+”改造传统财经课程,推进一批课程教研室和专项研究项目,提升学生的数智化生存与发展能力。

产教融合方面,学校推进新商科实验教学虚拟教研室和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成元宇宙孪生经济实验实训平台(一期)开发,并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等项目。

双创融合方面,我们出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针对性提升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素质和能力。

建校至今,广财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多数成为政府公务员和税务、公检法、金融系统以及企业界骨干。2022届毕业生中,超43%到1000人以上大型企业就业、超30%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打造新兴交叉学科新增长极

南方日报:高质量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学科建设。学校学科专业如何布局?

郑贤操:当前,学校基本建成紧密对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应用经济学引领发展,法学、工商管理重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优先发展和其他学科特色发展”进行分层布局。

在广财,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超过办学专业的一半;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新增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后,学校17个一级学科中就有13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朝向高质量发展,我们正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发展格局,围绕数字货币、科技金融、数字资产等领域定向发力,打造数字+新专业(方向)群。

此外,我们启动探索学部制改革,已成立工商管理学学部,整合院系资源,构建虚实结合型、开放式跨学科组织,大力加强学科聚力,提升学科建设管理效能,为人才培养注入全新动能。

南方日报:具体如何发力学科交叉融合?

郑贤操:在既有优势学科基础上,我们建设数字经济学、国家安全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学科建设的新增长极。

数字经济学对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关注数字金融、大湾区数字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理论与人工智能算法等,培养既懂现代前沿理论又具备产业数字化规划、运营管理决策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021年,该学科入列新一轮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安全学已获批为广州市重点学科。学校设立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将理论研究与高端智库建设相结合,聚焦大湾区发展与安全、国家安全理论与战略、国家安全治理等研究方向重点发力。

搭建产教融合特色平台

南方日报:立足湾区,学校如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郑贤操:去年底,广财牵头建立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这是我们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行动之一。

近年来,我们充分整合校内外社会服务资源,以“学校+龙头企业”“学校+政府”“学校+高端智库”“学校+民间”方式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新格局,包括打造非学历教育培训特色项目,合作共建网络传播学院、粤商学院、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云浮发展研究院、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实验室等,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同时,学校聚焦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发挥特色课程群、跨学科高层次师资优势,推动落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今年初,学校入选“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数字创新类)”,是广东唯一入选高校。

南方日报: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在哪里?

郑贤操: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学科专业基础和办学特色,在新文科建设上创造更多新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将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在大湾区数字经济与贸易、法治建设、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等财经法治研究领域产出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

当前,学校正打造“广东数字经济研究院”等4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其中3个入选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来源智库,2020以来有216份咨询报告获批示或被采用。接下来,我们将精心谋划、精细打磨、精准报送,不断提高资政“含金量”、增强建言“靶向性”,更好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筑好财经法治领域研究和服务高地。

■案例

稳步助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当前,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广财抢抓春季就业“黄金期”,推进2023届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拓展就业岗位,全力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主动“走出去”。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带队进园区、进行业、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供需对接,深入开展用人需求调查,大力拓展优质岗位资源,先后于佛山、深圳和广州举办三场大型“访企拓岗促就业”校政企友对接交流会,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目前,已走访150余家用人单位,促成新增就业岗位超3000个,并拓展近1500个实习岗,达成42项实习实践基地合作意向。

积极“请进来”。学校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组织开展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经管综合类专场)供需见面活动。二级学院采取“小团组、精准化、专业化”模式,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已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4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物流、房地产、教育、建筑、软件、能源、汽车、机械等行业,参与企业达1500多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超8万条。

用心“强指导”。学校聘请一批优秀校友、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学生校外就业导师,举办考研、考公相关讲座,同时打造“求职训练营”“生涯体验周”等品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学校还开展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候选人评选,举办2023年春季新兵入伍欢送会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数读

●超50%招生专业获国家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纳入排名统计范围的60个本科专业全部入列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获批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2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建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2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近10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约5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300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