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过去十年,中国动力电池在系统集成和智能管理方面的创新,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发展。时至今日,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根本在于人才培养。”谈到这一话题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说,“只有持续为动力电池行业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一直向前奔跑。”

近日,第二届“长江杯”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挑战赛决赛在四川宜宾拉开帷幕。记者了解到,本次动力电池挑战赛高校组共有同济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两支队伍)、上海理工大学、哈工大威海、西华大学、中山大学、长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15支队伍入围决赛。高校组决赛分为现场答辩和系统测试两个环节。

其中,现场答辩由11名评审委员会专家针对参赛设计方案,从结构设计与集成、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池安全性设计、电池管理技术、产业化应用等维度进行评审。系统测试环节由9名裁判委员会专家从电池系统参数测量、充放电测试、工况测试、雨淋测试、跌落测试5项测试项目进行评价。参赛队伍的最终成绩为现场答辩和系统测试两个环节的综合评分。

此外,本次比赛还启动了行业组技术宣讲,深蓝科技、北汽研究总院、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得壹能源、舜传科技、兆电智能7家企业入围行业组。比赛的最终结果,将于6月9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正式公布。

宜宾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陶学周表示,动力电池挑战赛作为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重要活动,社会影响力大,高校参与度高,已成为促进优秀创新成果发现与转化推广、促进动力电池领域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引领,更离不开人才支撑,希望挑战赛能够像宜宾的地理特色一样,融汇交流、兼容并包、持续成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旭明总结说,“希望挑战赛能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投身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种子,在新的起点开启奔赴星辰大海的成长之旅。”

【责任编辑:王京辉】 分享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