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助畅运)主要从事以疝修补产品为代表的普通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疝修补产品、可吸收防粘连纤维膜和吻合器等三类产品。按照销售收入计算,2021年,天助畅运疝修补片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为16.17%,位列第三。
根据标点信息的行业研究报告,按照生产厂家出厂价格计算,2021 年我国疝修补片市场的销售收入为 12.84 亿元,预计 2025 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 17.48亿元。
公开消息显示,天助畅运拟冲刺创业板IPO上市,计划募资5.79亿元,拟用于天助畅运(无锡)华东生产运营基地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透过现象看本质,华声财报分析发现天助畅运潜存一些问题和风险,具体如下:
一
单一产品贡献收入近九成,研发实力有待商榷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下称:报告期),天助畅运营业收入分别为1.10亿元、1.66亿元和2.20亿元,虽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2亿出头的业绩规模在一众创业板拟IPO企业中排名实属末端。
根据标点信息的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疝修补片市场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7.48亿元,意味着即使天助畅运未来三年国内市占率增至30%,其疝修补片产品收入也就5亿元上下。并且,在“两票制”、“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之下,公司盈利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据招股书,天助畅运收入主要来自疝修补产品和防粘连产品的销售,其中疝修补产品收入占比较高,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92.41%、89.91%和89.91%,居于主导地位。或许是意识到公司产品过于单一,2019年,天助畅运开始布局吻合器、分离钳等产品,2019年度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6.50万元和13.49万元。
然而转型难度较大,至2022年这两样产品还仍处于市场导入期,2022年度销售收入分别仅为474.65万元和5.38万元,可以看到,天助畅运吻合器销售收入略有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分离钳产品市场几乎不认可,销售收入不足6万,甚至低于2019年度(13.49万元)的销售额,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前途渺茫的转型。
针对天助畅运拓展新产品较为失败的现状,华声财报认为这多少与其研发水平有关。
众所周知,对于一家需不断技术创新的企业,其研发团队的实力水平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天助畅运目前的核心技术人员学历均为本科,且具有极度年轻化的特点,2位90后,3位80后,除研发中心风控注册部经理陈凡外,其他人入职时间都非常短。显而易见,天助畅运的核心研发团队成立时间较短,甚至是于报告期阶段逐步组建完善,而一众“稚嫩”的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综合研发实力的贡献和价值难免让人有所质疑。
除了核心技术人员入职时间较短,天助畅运的普通研发技术人员也是在近几年大量增加。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天助畅运的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分别为17人、24人、34人和42人,2019年不足20人的研发团队无疑规模过小,加之,核心技术人员的普遍年轻化、组建时间短,其研发实力可想而知。因此,也难怪天助畅运的产品迟迟无法在市场中得以立足和得到市场的认可。
此外,天助畅运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似乎有些“不太用心”。
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天助畅运研发投入分别为769.14万元、612.70万元和1068.29万元和1472.01万元,2020年研发投入较2019年是负增长,进入2021年才勉强突破千万。
即便在天助畅运不断追增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其研发费用率仍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资料来源:招股书)
2020年至2022年,天助畅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7%、6.45%和6.69%,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则分别为6.19%、7.47%和6.99%,天助畅运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这既是天助畅运对研发不够重视的表现,也是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因素。
可以看到,一方面力图通过产品结构转型去改变产品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研发实力上又较为薄弱,核心技术人员过于年轻化且缺乏吻合器、分离钳研发经验,研发团队也是在报告期内初步建立,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更像是为契合创业板“三创四新”要求。未来天助畅运吻合器、分离钳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个较为迷茫的未知数。
二
经销商返利逐年提高,部分经销商采购金额增长异常疑囤货
申报材料显示,天助畅运的销售模式包括传统经销、配送、两票制经销、直销和境外销售,其中,传统经销是天助畅运最主要的销售模式,此模式下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通过其向下游分销产品。报告期内,天助畅运传统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42%、89.71%和89.05%,各期均处于较高水平。
每年年初,天助畅运根据上年度各经销商的采购金额、市场环境变化及需求预测、集中带量采购中标情况、终端客户开拓情况等,与经销商在经销合同中约定本年度的销售目标,即年度签约销售指标,该年度签约销售指标虽然不构成经销商对采购数量或金额的承诺,但会影响天助畅运对经销商的考核评级。
天助畅运对经销商的激励政策主要是销售返利,即根据经销商销售指标达成率、市场开拓、产品流向管理情况,对经销商进行评级,依据评级结果计算返利,返利使用方式为冲抵采购货款。
基于以上天助畅运的销售相关政策,华声财报在其申报材料中发现,报告期内,天助畅运存在经销商返利逐年提高,以及部分经销商采购金额增长异常等情况:2019年至2022年,天助畅运计提的销售返利占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62%、2.18%、3.38%和3.79%,不仅逐年在提高,且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针对以上情况,深交所在审核问询函中要求天助畅运说明“报告期内销售返利标准的变动情况及合理性,是否通过提高返利比例刺激销售;销售返利占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天助畅运在前后两轮问询回复中的解释却又有些矛盾打架意味。在首轮审核问询回复中,天助畅运解释“销售返利占销售金额之所以会逐年上升”,主要受推广产品种类的增加、经销商指标完成率上升等影响;但在第二轮问询回复中,天助畅运却又表示“未调整与经销商约定的年度销售返利计提比例;月度销售返利政策下,主要系公司为应对当地市场竞争做出的适当调整”。也就是说,天助畅运对部分地区的销售返利政策是做过调整的,而销售返利的提高明显会刺激经销商囤货,进而使得天助畅运业绩得以增长。
颇具疑点的是,报告期的三个年份,天助畅运向经销商贵州广源盛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吉安市关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拉萨泰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昆明贡佳丹泉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变动较大,尤其是2022年1-6月,天助畅运向贵州广源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吉安市关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销售额与2021年全年接近。再结合上述销售返利占销售金额逐年提高的情况,天助畅运疑似存在向经销商客户压货的情形。
三
长期股权处置被深交所重点问询,背后千丝万缕疑涉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天助畅运曾向宁波迈得诺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迈得诺)转让了其所持有的三和鼎业、畅想天行的全部股权,交易金额分别为58万元、400万元。
据悉,三和鼎业为天助畅运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为研发治疗静脉曲张的微波治疗仪,相关产品目前尚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畅想天行为天助畅运联营企业,主营业务为射频消融技术研发,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肝肿瘤、甲状腺肿瘤,相关产品目前同样处于研发阶段。
天助畅运在审核问询回复中表示,向宁波迈得诺转让其持有的上述两家公司全部股权主要原因均为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缺少协同作用。
天助畅运的相关解释看似合情合理,但问题在于,两家公司在转让时均是亏损状态,并经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三和鼎业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570.22万元;以2020年5月31日为基准日,畅想天行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589.99万元。
尽管以上两家公司实质上已经属于负资产,可宁波迈得诺却仍然分别以1元/注册资本、1.111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接盘,其雪中送炭帮天助畅运脱手两个“烫手山芋”的真实动机存疑,而深交所也一再质疑这其中是否有其他利益安排。
资料显示,宁波迈得诺主营业务为II 类/III类中高端医疗器械投资、咨询和投后管理,实际控制人是李培尚。李培尚为刘建(天助畅运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吉水天佑达信的股东,并在天助畅运前联营企业“畅想天行”担任董事,同时,天助畅运监事董燕艳目前仍在三和鼎业担任董事。另外,2020年2月,天助畅运完成三和鼎业剥离;2020年3月,天助畅运曾向三和鼎业拆出资金合计470.50万元。
除此之外,三和鼎业股东、董事方崇亮持有天助畅运客户上海医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80.00%的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职务,且天助畅运的三家推广服务商“福州振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福州市台江区亿进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及“福建波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均受方崇亮所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天助畅运与方崇亮所控制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恰巧”都发生在转让三和鼎业之后,这不免令人生疑:天助畅运转让亏损子公司三和鼎业,一方面能增厚业绩,另一方面也是便利了与方崇亮控制的公司进行合作,可谓一石二鸟。
总而言之,天助畅运向宁波迈得诺转让两家亏损公司股权目的恐怕并不不纯,一方面为增厚业绩,另一方面方便进行隐秘的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合作,至于能否蒙混过关通过深交所审核,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