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昨天晚间,“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

经过评审委员会多轮遴选,“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等10项前沿进展入选“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集成化成像芯片实现像差矫正三维摄影”等10项进展入选“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带领的纳米光子学团队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光学保角变换,首次在理论上完整推导并在实验上实现了优美的光学涡环结构。该研究工作为三维复杂时空光场的生成和表征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对环状对称电动力学、环状对称等离子物理、光学对称和拓扑、量子物理、天体物理等理论研究,以及光学传感、光操纵、光信息与能量传递等应用研究都将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该成果入选“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辉领衔的研究团队依托于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在首轮磨合实验中利用SULF-10 PW激光轰击微米金属靶,在靶后法线鞘层加速机制下获得了截止能量达62.5 MeV的质子束,该结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入国际前列。这一成果同样入选“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

而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和程鑫彬联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周磊,提出了一维多层膜结合二维超表面的准三维亚波长新结构,通过传输波和布洛赫波的高效耦合增强非局域能流调控能力,首次实现了效率优于99%的光频异常反射。该成果入围“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旨在促进中国优秀光学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推动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凭借高学术水平的候选成果,以及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这一奖项备受业界认可,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延伸阅读】“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10项):

1.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北京大学王兴军团队);

2.光学涡环的诞生(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团队);

3.用光3D打印纳米晶体(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孙洪波、林琳涵课题组);

4.新技术首次实现激光3D打印纳米铁电畴(南京大学张勇研究团队);

5.高纯度超集成手性光源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宋清海团队);

6.羲和激光首轮实验获得60 MeV质子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辉研究团队);

7.高效、高重频极紫外超快相干光源(上海交通大学刘峰、陈民和李博原课题组);

8.稀土离子f-f跃迁发光寿命被压缩至纳秒级(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张正龙、郑海荣团队);

9.激光干涉仪的量子超越(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及李政道研究所张卫平团队与合作者);

10.破荧光范围的激光辐射(山东大学于浩海、张怀金团队和南京大学陈延峰团队);

“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10项):

1.集成化成像芯片实现像差矫正三维摄影(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方璐、戴琼海团队);

2.时空域精细操控半导体纳米晶能带结构(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与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

3.基于超构透镜集成的平面广角相机(南京大学李涛团队);

4.光电集成轻微型“复眼相机”,解决商用探测器不兼容问题(吉林大学张永来领衔的合作团队);

5.光纤量子密钥分发新纪录——无中继安全传输超830公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韩正甫团队);

6.光频完美异常反射器(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和程鑫彬联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周磊);

7.超长寿命的钙钛矿LED(浙江大学狄大卫、赵保丹团队);

8.世界首例铌酸锂薄膜偏振复用相干光调制器(中山大学蔡鑫伦课题组);

9.首次发现光学微腔中的界面回音壁模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团队与中科院半导体所陈幼玲);

10.在光编码液晶超结构应用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朱为宏、郑致刚、费林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