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郁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公报中显示,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

相比2021年,2022年的常住人口下降13.54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常住人口减量最大的一次。如图1所示,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上海市常住人口均处于较大幅度的持续增长中,特别是1999年至2013年期间,每年增长幅度均在40万人以上。

图1:上海常住人口变化量(1979-202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后,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幅明显下降,并出现三次负增长,分别在2015年、2017年和2022年,其中2022年减幅最大。

当上海常住人口减少时,流出的究竟是哪些群体?

公报中一个细节透露出答案。上海此次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将常住人口分为:户籍常住人口、外来常住人口。

2022年,全市上海户籍常住人口1469.6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06.26万人。

户籍常住人口指:具有上海户籍,且实际居住在上海、或离开上海不足半年、再或在境外工作学习但未定居的人口。外来常住人口指:在上海的、离开户籍登记地满半年及以上外省市户籍人口。

《公报》显示:同比上年,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下降13.5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减少25.73万人。可见,上海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外来常住人口的减少。

实际上,2022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缩减是2012年有统计以来的第四次减少,也是减量最大的一次。如图2所示,201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首次下降,而后2016年,2017年和2022年也出现下降。

图2: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量(2013-2022,2020年数据未公布)数据来源:《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外来常住人口的下降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户籍常住人口的增加。在总体常住人口减少的情况下,2021、2022年户籍常住人口分布增加7.01万人和12.19万人。2020年以来,上海部分区域如“五个新城”、临港片区多次放松落户政策以吸引人才,取得一定成效。

更多外来常住人口的减少,可能源于大量学历较低、人力资本较少、从事低技能服务业的“流动人口”离开。

在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的调研案例中,在上海发展多年,于2022年离沪或计划离沪的人员,其中一部分因工厂关闭,决定去其他城市找机会;一部分做流动摆摊生意的流动人口,因规范管理不便维持而离开,一部分因近年便宜、方便的住处变少,生活成本变高,离沪另谋发展。

提起生活成本变高,一个案例是一位来自安徽的中年女性,她在上海从事零售生意近20年。去年10月,她正在收拾东西打算离开上海。此前,她在浦东地区一个城中村的主干道路口租下铺面、经营杂货,曾经人来人往,生意繁忙。

在离开前,由于疫情等诸多原因,其杂货店产生亏损。同时,她所在的城中村迎来改造,村里人正陆续离开。几年前,她曾从上海另一处被拆迁的地方,迁移到这里。不过,她这次决定离开上海回老家发展,她认为,在上海做小生意变难了,城中村越少,落脚的地方越少,并提到拆迁缓冲时间较短,来不及寻找其他地方。

人靠脚投票,哪里有好的生活机会,就去哪里。这是朴素的生活逻辑,也是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吸引人的原因。而2022年,比往年更多的外来常住人口离开上海,一方面源于疫情带来的就业波动,另一方面随着旧改推进,上海城中村等区域减少,城市更加有序(旧改房屋的所有者也获得更好的住房空间),但对于租房者来说,低成本的生活区域有所减少。

2022年6月以来,上海“两旧一村”改造(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城中村拔点改造)加力提速。其中,浦东新区已启动500个项目。

凡事均有两面,旧改既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其连锁效应也需仔细测算。据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调研:上海宝山区是上海制造业工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前几年拆除违法建筑,其中很多农民工租的房子。“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宝山区制造业工人的租房成本上升了30%,这30%的租房成本如果不补,就是工人实际收入下降;如果补,又会带动整个制造业劳动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进而缩减招工岗位,这是我们平常想得比较少的事情”。

制造业之外,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也需要大量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以上述杂货店老板为例,其所在城中村的不少居民在附近知名的高新科技园区里从事餐饮服务、零售、保洁、保安等工作。

当租金更便宜的城中村消失后,这些人口生活成本的提升,可能促使部分人员离开上海发展,此时,园区及相关服务业需要提高工资才能获得人力,进而带来园区运营成本、生活服务价格的提升。

当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时,日常生活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用工成本是否有所变化?可能带来什么样的效应?这需进一步监测。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