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国庆期间,江门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着750多年历史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山香火龙带着美好祝福点亮“铁夫故里”,连续三天的活动共吸引了粤港湾大湾区近12万名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陈山香火龙习俗有着750多年历史,于2013年入选广东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以后,陈山村民都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举行盛大的香火龙巡游活动,寓意共庆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据介绍,陈山香火龙平时并没有一条固定的龙,而是每年舞龙前才造龙。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龙头龙尾先用大竹扎成骨架;骨架外再用山草和蕉树皮等包扎,以便插香;龙身以麻绳、铁线作为龙筋,用榕树枝叶扎成,每隔1.5米分成一节,用树干或竹竿支撑扎牢,供舞龙者操持,节节相连,节节活动;龙身长达100多米,可根据舞龙人数多少增减节数。舞龙头、龙尾各用十多人,龙身每节一人。

夜幕降临,舞龙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香火汇龙仪式,村民游客们抢着点龙香,分批有序地把点燃的香火插在龙头、龙身上,以寄托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在接着的“起龙”仪式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锣鼓声、鞭炮声,十几名壮汉振臂高呼,抬举着高约5米的香火龙头腾空而起。黑夜中,龙眼、龙角、龙舌和龙尾被香火勾勒得分外分明,100多米长的香火龙在近100名村民的合力舞动下蜿蜒游动,翩翩起舞。随后,这条香火龙在龙珠、鱼灯的引领下,在一片欢快的锣鼓声中,沿龙头里、龙门里、龙湾里、铁夫铜像广场、江沙公路等处,走街穿巷,环村巡游。从高空俯瞰,龙身上万点香火闪烁,每当香火龙遇到过坎、拐弯、腾挪的时候,舞龙的村民均会前后呼应,互相配合,把长龙舞得出神入化,十分壮观。晚上约九点半,这条长长的香火龙在众人的托举下到达陈山村内的新蕾学校操场进行“盘龙”表演。此时,龙鼓急敲、烟花灿烂,香火龙在操场上尽情起舞,作出各种盘龙造型,将这场传统文化盛会推向高潮。游客、村民在数百年的民俗文化中感受乡愁记忆。

来源:鹤山市委宣传部 麦和幸 欧蕊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