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半月谈评论员 鲁畅

近年来,为了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解放出来、营造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中央到地方相继开展专项整治、给予政策倾斜,取得积极效果。然而,近期调研中仍有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当前责任层层加码的情况依然存在,高强度工作与高压力问责相互交织。基层放不开手脚,就无法在干事创业上“大展拳脚”,基层干部呼吁,给基层“松绑解套”就不能“嘴上喊口号,身上戴镣铐”。

北方一省份基层干部表示,基层部门应对各类督查检查的压力仍然很大,反复准备各类材料、迎来送往上级人员,有的检查甚至数材料档案盒的数量。上班时间有开不完的会、准备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本职工作只有靠“五加二”“白加黑”来完成。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底盘”,基层若长期陷入“内卷”,推动高质量发展就难以跑出“加速度”,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

一方面,消解创新意识,造成短视效应。面对上级层层下压的分解任务,基层干部多是被动接受、疲于应对,“有的任务已经布置到了下一年”,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工作创新上“想点子、做文章”。久而久之,工作目标仅仅是为完成上级指令而非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滋生“自保”情绪,形成“畏惧作为”不良风气。当前,基层政府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责任兜底风险。一些基层干部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怠工心理可能在某些基层干部中蔓延扩散,“不作为”“慢作为”的苗头值得警惕。

基层干部是维持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力军,只有真正为基层“解套”,才能激发干部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压力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动力。

基层干部呼吁,要确保中央提出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到位,实现深化细化。对于如何保障容错纠错机制公开透明运行、如何在执行环节中强化组织关怀等问题,都要在基层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完善,进而在扎紧权力监督制度笼子的同时激发改革活力、拓展创新空间,让制度和绩效真正实现互促互强。(编辑 秦黛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