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痴呆又称失智症,主要分为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等;也包括可逆或者部分可逆的,如梅毒性、艾滋病性、脑血管性失智症等。失智症与病因有关,与年龄不一定有关,但阿尔茨海默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炜指出,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已将该疾病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症状期,除了脑积液检测、PET检查能发现一些异常外,临床上很难发现病理症状;第二阶段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期,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会有轻度的影响,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第三阶段是失智症阶段,记忆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出现明显的障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出现情绪问题时,需要判断问题是否典型,如果不典型,一定要引起关注;社会功能下降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老年人第一次发现抑郁症时,要注意是否是阿尔茨海默病;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较多危险因素的患者,也要进行早期的观察和筛查,排除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人在睡眠过程中会排出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这两种蛋白沉积得越多,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越大。反之,睡眠不好会增加这两种蛋白的分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里,绝大部分都存在睡眠问题。”
健康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总体而言,睡多少小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是第二天有精神、有体力、情绪好,这样的睡眠就是一个好的睡眠。”褪黑素,在调节阿尔茨海默症睡眠质量方面效果良好。另外,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方法,对于调节认知功能、睡眠和情绪问题同样效果显著。
目前,普遍意义上认为抗抑郁药可以恢复抑郁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集中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尽管部分药品存在不良反应,但实际上短期服药造成的损害是短暂的,并不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担心的药物成瘾问题,一种是因为抑郁治疗没到位,症状有所改善就不加量、不调整药物种类,是疾病没有痊愈导致的假象;另一种是患者病情没有改善,需要长期服药被误认为药物成瘾;还有一种是抗抑郁药突然停药,存在撤药反应,与成瘾明显不同,因为不存在“渴求”药物的现象。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应在40岁以前开始,疾病的产生往往在被明确诊断前15-25年就有了,只是当时“没有”症状。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越高。同时,地中海饮食、规律的生活方式、避免烟酒刺激、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可以使失智症的患病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