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任军川、刘懿德、连振


(资料图)

6月初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骄阳似火。徐乃超驾车行驶在边境线上,到20公里外的边防连队拉水。

“现在我自己守在这里,文娜在阿拉善左旗,预产期是6月20日。”徐乃超接完水,站在皮卡车上,一边把水桶系牢,一边对记者说。

向边防连队的战士们告别后,徐乃超启动汽车,向警务室驶去,准备给远在350公里外的妻子李文娜打电话报平安。

徐乃超是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2008年入伍以来,一直戍守在内蒙古西部的大漠边境,先后任机动中队战士、机关车队驾驶员等。2014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2019年,部队转隶,他再次选择留在边境一线工作,先后在乌力吉、苏宏图边境派出所,乌力吉边境检查站任外勤民警。

2022年2月,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在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边境地区组建抵边警务室,徐乃超第一个报名,却又怕妻子不同意。妻子李文娜的一通电话让他坚定了信心:“你问问队里,能不能打申请,咱俩一起去!”

2月27日,徐乃超带着妻子开着货车,拉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奔赴警务室,结果路上遇到沙尘暴。开始还能沿着地上的黄线往前行驶,慢慢地连路都看不见了,只能靠边停车。沙尘暴刮了两个多小时,他俩坐在车里,身上、脸上都是土,只有笑着露出的两排牙齿清晰可见。

李文娜说:“这是给咱俩的下马威吗?”“这才哪到哪,困难还在后面呢。”徐乃超回应。自此,夫妻俩担负起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3145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和103公里边境线的边境管理和治安管控任务。

2022年4月18日,徐乃超(左)和李文娜往车上装水桶。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戍边夫妻警务室”位于大漠戈壁深处,地广人稀,环境恶劣,素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说法。“这里仅有8户27名牧民,走一趟要一天。”在这里,徐乃超夫妇每天都要清理前一晚院子里积累的沙土,检查风光互补发电设备、信号放大器,然后走访辖区内牧民。

2022年4月19日,徐乃超(左)和李文娜在清理太阳能板上的沙尘。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人虽少,事不少。警务室辖区盛产阿拉善奇石,每年都有因大量外地人员挖捡奇石而产生的矛盾纠纷;每年春夏季节,戈壁滩上的肉苁蓉、锁阳等野生中药材也吸引外来人员偷挖盗采,引发与当地牧民纠纷;由于地处边境一线,流动人员给边境管控带来不小压力。

“在这里,靠我们两口子远远不够,我们与解放军、司法所、村委会等签订联勤联建协议,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模式,建立了4个群防群治组织,布建3家居边护边堡垒户,发动边民群众共同参与边疆治理。”徐乃超说。

2022年4月18日,徐乃超和李文娜向附近牧民了解情况。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今年3月,一场沙尘暴席卷戈壁滩,徐乃超夫妇连睡觉都要戴上口罩。牧民焦多文打来电话说风沙太大,担心羊群走丢。夫妻俩开上警车,顶着沙尘暴前往救援。在一处山坳里,徐乃超找到了受惊的羊群,在漫天黄沙中,同妻子和前来支援的群众一起将羊群驱赶回羊圈。

焦多文夫妇年事渐高,无力干重活,儿女常年不在身边。了解情况后,徐乃超、李文娜主动与焦多文夫妇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开展义务劳动,饮羊喂羊、盖圈垛草。焦多文说:“警务室新来的两口子是咱牧民的贴心人。”

2022年4月18日,李文娜(左)和徐乃超在一户牧民家喂羊羔。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参加工作以来,徐乃超先后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得个人嘉奖5次,去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今年5月,徐乃超被颁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夕阳下,徐乃超与妻子视频通话,在戈壁滩上呼啸的西北风中,通话时断时续。徐乃超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文娜还会回来,以后我们会把戍边故事讲给孩子听。”

关键词: